言语、行动轻率鲁莽。
元周文质《时新乐》曲:“张飞莽撞,大闹卧龙冈。”明王玉峰《焚香记·军情》:“虽不諳兵家这几行精密机,也恰有莽撞来一团麄胆气。”《红楼梦》第十七回:“﹝黛玉﹞自悔莽撞,剪了香袋,低着头一言不发。”茅盾《锻炼》二一:“四面都骚动了,都咒骂这莽撞的冒失鬼。”
【冒失】释义:
匆遽;鲁莽。
《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那东西抖擞身上的毛……就狠命的往树枝上一扑,扑冒失了,跌了下来。”《天雨花》第二六回:“一时冒失全不察,口中吐出白光明。”知侠《铁道游击队》第七章:“你别冒失了!同志,现在还不到发狠的时候!”
【冒昧】释义:
冒犯,无知而妄为。多用于自谦。
《后汉书·李云传》:“故敢触龙鳞,冒昧以请。”《晋书·滕修传》:“不胜愚情,冒昧闻诉。”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臣不胜区区冒昧圣听,伏竢诛谴。”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摺》:“谨不揣冒昧,效兹一得。”
引申为鲁莽轻率。
《朱子语类》卷七六:“今行险徼倖之人虽知险阻,而犹冒昧以进。”《明史·杨恂传》:“使大臣清节素孚,彼安敢冒昧如此?”徐特立《由巴黎致湘学界书》:“谓无技术及法语,又无学费者,不可令其冒昧来往。”
犹苟得。
宋苏轼《答陈季常书》:“自数年来,颇知内外丹要处。冒昧厚禄,负荷重寄,决无成理。”
犹埋没。
《白雪遗音·马头调·望夫山》:“奴説奴是冷落的香闺(独自守孤幃)。为甚么将俺恩情都冒昧?”
【冲动】释义:
诱动;挑动。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小閒!我这等打扮,可衝动得那厮么?”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休説别的,只这一套衣服也衝动他。”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六章第七节:“日本争得先著,三国落后了,沙俄大受冲动。”
冲击撼动。
《水浒传》第九五回:“霎时有无数兵将,从西飞杀过来,早把宋兵衝动。”《东周列国志》第九回:“陈兵原无斗志,即时奔散,反将周兵衝动。周公黑肩阻遏不住,大败而走。”瞿秋白《赤都心史》二五:“智识阶级问题、农民问题,经怒潮汹涌的‘十月革命’冲动了根底,正在自然倾向于解决。”
感情特别强烈,理性控制很薄弱的心理现象。
曹禺《雷雨》第二幕:“你忘了,那是我年轻,我一时冲动,说出来这样胡涂的话。”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一章:“她发觉由于自己易冲动,不冷静的性格,给她继续留在宋家造成很大的困难。”
犹轰动。
黄远庸《无理想无解决无希望之政治》一:“最近政界之衝动人物,莫过於岑春煊。”
【武断】释义:
以威势妄断是非。
《史记·平準书》:“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於乡曲。”司马贞索隐:“谓乡曲豪富无官位,而以威势主断曲直,故曰武断也。”
谓妄以权势独断独行。
唐元稹《授刘悟昭义军节度使制》:“州里行信让之风,乡曲除武断之患。”宋曾巩《襄州到任表》:“野有羣行之盗,里多武断之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邑人赵阎罗,原漏网之巨盗,武断一乡。”
只凭主观作判断。
唐刘禹锡《祭虢州杨庶子文》:“比阳布和,战地尽闢;寿春武断,姦吏夺魄。”《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那著书的既不曾秉笔直书,我説书的便无从悬空武断。”李大钊《战后之妇人问题》:“我们中国的女界,对于这世界的妇人问题,有点兴趣没有,我可不敢武断。”
主观,盲目自信。
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吾以古文称《尔雅》,鲜不疑吾为武断,为狂诞;吾岂无以自信哉?”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名字》:“有时也自己想:这实在太武断,太刚愎自用了。”洪深《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第三幕第一场:“非常傲慢和武断,是不是?”
【粗心】释义:
疏忽;不仔细。
《红楼梦》第五五回:“再迟一日,不説你们粗心,反像我们没主意了。”赵树理《三里湾·马家院》:“小俊听她妈妈这么一说,也觉着自己太粗心。”老舍《全家福》第一幕第三场:“大伙儿老说我马虎,其实呀,谁也不能永远不粗心!”
【粗莽】释义:
粗豪率直。
明沉德符《野获编·词曲·杂剧院本》:“他如《千里送荆娘》、《元夜閙东京》之属,则近粗莽。”清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即《岳麓道林》诗为当时所推者,究亦不免粗莽;其他则拙涩者十之七八矣。”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无稼轩才力,无稼轩胸襟,又不处稼轩境地,欲於粗莽中见沉鬱,其可得乎?”
粗鲁莽撞。
《三国演义》第二二回:“玄德闻之,谓云长曰:‘翼德自来粗莽,今亦用智,吾无忧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夜叉国》:“子取名彪。十四五岁,能举百钧,粗莽好鬭。”
粗壮丑陋。
《水浒传》第四七回:“这个兄弟,姓杜,名兴,祖贯是中山府人氏,因为他面颜生得粗莽,以此人都叫他做‘鬼脸儿’。”
【粗鲁】释义:
亦作“粗卤”。性格、行为等粗野鲁莽。
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一折:“量尉迟恭只是一个粗鲁之夫,在美良川多有唐突,乞元帅勿罪。”《水浒传》第三回:“这鲁达虽好武艺,只是性格粗卤。”鲁迅《书信集·致娄如瑛》:“我不习于交际,对人常失之粗卤。”
【草率】释义:
粗糙简略。
宋梅尧臣《元日》诗:“草率具盘餐,约略施粉黛。”明唐顺之《答曾石塘总制书》之三:“曩者草率奉书,未悉所怀。”《清史稿·允禩传》:“寻因工部製祈穀坛祖宗神牌草率,阿尔泰驻兵军器粗窳,屡下詔詰责允禩。”沙汀《烦恼》:“院子里只有一列三间泥墙茅顶的房子,两端拖出两间草率搭成的偏屋。”
轻率,不慎重。
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北京似乎不宜草率前去,看事情略定后再定行止。”鲁迅《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老舍《全家福》第二幕:“王仁利?王新英的父亲?不要这么草率地下判断吧!况且他们姐弟都说爸爸早死啦!”
潦草,不工整。
郭沫若《<管子集校>叙录八》:“唯许氏似喜用破笔焦墨,字迹草率,颇难辨认。”冰心《去国·两个家庭》:“我低头一看,桌上对面有两本书,一本是原文,一本是三哥口述亚茜笔记的,字迹很草率,也有一两处改抹的痕迹。”
【鲁莽】释义:
轻率,莽撞。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冯勰》:“彼时亦太鲁莽,竟不立券。”艾芜《我的青年时代》二三:“而他自己的确也是个富有涵养的青年,不善于鲁莽从事。”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八:“他感到自己有点性急,接触汤阿英这样的人要瞻前顾后,想的周到,做的自然,不能有丝毫的鲁莽,更不能性急,要慢慢进行。”参见“卤莽”。
【冷静】释义:
冷清寂寞;不热闹。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俺则这等吃酒可不冷静!”《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只是身边没有了这个亲生女儿,好生冷静!”清李渔《风筝误·拒奸》:“淑娟与母亲同居西院,虽然冷静,倒喜清閒。”鲁迅《书信集·致白莽》:“又,只一篇传,觉得太冷静,先生可否再译十来篇诗,一同发表。”
沉着而不感情用事。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六章:“‘先打坏前面的汽车,来堵住坦克,这仗就好打了!’郭祥冷静地想。”
【小心】释义:
畏忌;顾虑。
《诗·小雅·正月》:“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京京,哀我小心,癙忧以痒。”《国语·晋语一》:“其为人也,小心精洁。”韦昭注:“小心,多畏忌。”《儒林外史》第三回:“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
谨慎;留神。
《礼记·表记》:“卑己而尊人,小心而畏义,求以事君。”宋文天祥《<集杜诗·徐榛>序》:“以笔札典机密,小心可信。”《儒林外史》第一回:“你在此须要小心,休惹人説不是,早出晚归,免我悬望。”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亲查阅》:“严諭禁卒,小心火烛,不许酗酒熟睡。”巴金《家》二十:“克明带着紧张的表情,走到每个房间的门口传达老太爷的话,要大家随时小心,最好睡觉时候不要脱衣服,以便在出事情时容易逃走。”
恭顺。
《水浒传》第二七回:“那人道:‘是小人的浑家,有眼不识泰山,不知怎地触犯了都头。可看小人薄面,望乞恕罪。’……武松见他如此小心,慌忙放起妇人来。”
胸襟狭隘。
《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以促中小心之性,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吕向注:“言我以褊狭之心,理此数患,纵免外祸,亦当内病也。”
佛教语。谓凡俗之心。
宋叶适《题扫心图》诗:“大心觉也无亏成,小心沤也随灭生。”
【慎重】释义:
谨慎持重;谨慎认真。
《东观汉记·阴识传》:“﹝阴识﹞对宾客语,不及国家,其慎重如此。”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官书如此慎重,岂復私家著述所能比肩。”巴金《家》七:“觉民慎重地表示他的意见。”
【稳重】释义:
沉静庄重;沉着而有分寸。
宋韩琦《柳絮》诗:“一春情绪空撩乱,不是天生稳重花。”《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况且鶯儿也稳重。”杨朔《<雪花飘飘>后语》:“那青年坐在炕边上,笑着点点头,显得又稳重,又自信。”
犹当心。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小姐稳重,有老相公同老夫人在於门首,你接待他去咱。”
【细心】释义:
心思细密。
明唐顺之《胡贸棺记》:“盖其事甚淆且碎,非特他书佣往往束手,虽士人细心读书者亦多不能为此。”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姬终日佐余稽查抄写,细心商订。”丁玲《阿毛姑娘》:“于是她拥过阿毛来,细心的替她梳理发髻。”
【谨慎】释义:
言行慎重小心,以免发生有害或不幸的事情。
《穀梁传·桓公三年》:“父戒之曰:‘谨慎从尔舅之言。’母戒之曰:‘谨慎从尔姑之言。’”唐元稹《叙诗寄乐天书》:“朝廷大臣以谨慎不言为朴雅,以时进见者不过一二亲信。”丁玲《母亲》一:“他也不禁有一阵凄凉之感,当然下药是更谨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