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忙于做事情。
《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连那左邻右舍也跟着腾房子,调桌凳,预备落作,忙碌得一夜也不曾好生睡得。”刘大白《卖布谣·布穀》:“农夫忙碌,田主福禄。”张贤亮《灵与肉》:“一群工人还在它四周忙碌着。”
【劳碌】释义:
辛劳忙碌。
唐牟融《处厚游杭作诗寄之》:“念我故人劳碌久,不如投老卧沧洲。”《西游记》第六一回:“哥哥劳碌太甚,可把扇子我拿。”曹禺《日出》第二幕:“他年纪不算大,然而经年的忧虑和劳碌,逼得他几乎象一个衰弱的老人了。”
【劳累】释义:
由于劳动过度而疲倦。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四:“萧队长因为一个半月的劳累,脸又瘦又黄,胡须也长了。”杨沫《我的生平》:“我带病工作,由于劳累,缺乏营养,我的黑热病又复发了。”
用作烦劳别人的敬辞。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七章:“千万请他老人家劳累一趟,不要推辞。”
【劳顿】释义:
劳累疲困。
唐韩愈《上张仆射第二书》:“马之与人,情性殊异。至於筋骸之相束,血气之相持,安佚则适,劳顿则疲者,同也。”《三国演义》第一一七回:“部将田续曰:‘我军涉险而来,甚是劳顿,且当休养数日,然后进兵。’”丁玲《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平日的紧张和劳顿,都无形的滑走了。”
【繁忙】释义:
事情繁多,不得空闲。
阿英《关于瞿秋白的文学遗著》:“但因为政治工作繁忙,却没有写什么东西。”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二十章:“杨雪她们,除了护理伤员外,还帮助朝鲜人民盖房垒屋,工作更加繁忙了。”
【安闲】释义:
亦作“安閒”。安静清闲;安逸舒适。
汉焦赣《易林·益之乾》:“下堂出门,东至九山,逢福值喜,得其安闲。”南朝梁何逊《答高博士》诗:“为宴得快性,安闲聊鼓腹。”唐萧颖士《白鹇赋》:“情莽眇以耿洁,貌轩昂以安閒。”《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我们出家人,并无闲事缠扰,又无儿女牵绊,终日诵经念佛,受用一炉香,一壶茶,倦来眠纸帐,閒暇理丝桐,好不安閒自在。”老舍《二马》第四段六:“马威顺着河岸走,看着水影,踏着软草,闻着香味,心里安闲极了,只是有点说不出来的愁闷在脑子里萦绕着。”
见“安闲”。
【悠闲】释义:
见“悠閒”。
亦作“悠闲”。谓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明吕天成《齐东绝倒》第四出:“几日来与老亲海滨遵处,终日悠閒,好乐也呵!”《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这位老相公,不知是送儿子孙子进场的?事外之人,好不悠閒自在!”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谋隐’无成,才是沦落,可见‘隐’总和享福有些相关,至少是不必十分挣扎谋生,颇有悠闲的馀裕。”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清闲】释义:
见“清閒”。
亦作“清闲”。亦作“清间”。清静悠闲。引申指暇时。
《汉书·循吏传·龚遂》:“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閒竭愚。”《后汉书·襄楷传》:“臣虽至贱,诚愿赐清间,极尽所言。”唐寒山《诗》之二九四:“腾腾且安乐,悠悠自清閒。”宋曾巩《孙少述示近诗兼仰高致》诗:“少陵雅健材孤出,彭泽清闲兴最长。”清李渔《风筝误·拒奸》:“淑娟与母亲同居西院,虽然冷静,倒喜清閒。”巴金《沉落集·化雪的日子》:“山居是非常清闲的。”
专指清静。
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三:“循此而行,过数百步,忽见僧房严肃,廊宇清闲。”
【空闲】释义:
闲暇。
《吕氏春秋·仲冬》“命之曰畅月”汉高诱注:“阴气在上,民人空闲,无所事作,故命之曰畅月也。”《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养娘常叫出外边杂差杂使,不容他一刻空閒。”清李渔《慎鸾交·痴盼》:“説不拘那一日,但有空閒,就请过去。”冰心《寄小读者》十一:“我纵欲修心养性,哪得此半年空闲,幕天席地的日子?”
闲置。
《三国志·吴志·孙登传》:“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宋郭彖《睽车志》卷一:“偶见此楼空闲,故暂寄此。”元高栻《集贤宾·怨别》套曲:“空闲了翡翠幃,消疎了鶯燕期。”
空虚;匮乏。
《七国春秋平话》卷中:“库藏空闲,人民残毁。”
见“空闲”。
【闲逸】释义:
亦作“闲逸”。闲静安逸。
南朝梁何逊《南还道中送赠刘谘议别》诗:“寝兴从閒逸,视听絶喧譁。”宋曾巩《奏乞复吴中复差遣状》:“方今中外任使,尝患乏人,如中復者,岂可遂其闲逸?”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七章:“他站在空无一人的走廊上,样子很闲逸。”
指闲静安逸的人。
宋秦观《三老堂》诗:“晚厌方内游,把袂访闲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