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漫笔
【全拼】 mànbǐ
【释义】
  • 犹随笔。

    明李诩有《戒庵老人漫笔》八卷。

  • 【例句】 1、这么漫笔杂谈,我自觉有种年老之感。
    2、 漫笔
    3、 通过对其《雨窗漫笔》中的构图理论的分析,阐明他在继承董其昌、王时敏的基础上,对传统的重新认识。
    【近义词】 1. 漫笔 - 小品

    【小品】释义:

  • 佛经指七卷本的《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与二十四卷本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相对。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读《小品》,下二百籤,皆是精微,世之幽滞,欲与支道林辨之。”刘孝标注:“释氏辨空经有详者焉,有略者焉,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唐陆龟蒙《寂上人院》诗:“趁幽翻《小品》,逐胜讲《南华》。”清金农《写经研》诗之二:“到处云山到处佛,《浄名》《小品》倩谁书?”

  • 散文的一种形式。篇幅较短,多以深入浅出的手法,夹叙夹议地说明一些道理,或生动活泼地记述事实,抒发情怀。我国古代即有此种文学样式,明清更为盛行。如明朱国桢著有《涌幢小品》。

    刘半农《<诗选>自序》:“我今将十年以来所译的诗歌小品,删存若干首,按时期先后编为一集。”

  • 指简短的戏剧表演。

  • 2. 漫笔 - 杂文

    【杂文】释义:

  • 指诗、赋、赞、颂、箴、诔诸体以外的其他文体。

    《晋书·干宝传》:“宝又为《春秋左氏义外传》,注《周易》、《周官》凡数十篇,及杂文集皆行於世。”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详夫汉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誥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讽謡咏,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宋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和州文征序例》:“奈何志家编次艺文,不明诸史体裁,乃以诗辞、歌赋、记传、杂文,全倣选文之例,列於志书之中,可谓不知伦类者也。”

  • 唐宋时科举考试项目之一。

    《新唐书·选举志上》:“乃詔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四》:“又旧例:试杂文者,一诗一赋,或兼试颂论,而题目多为隐僻。”《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詔:‘自今特旨召试者,并问时务策一道,仍别试赋论或杂文一首。’”

  • 文学体裁名。现代散文中的一类,为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活泼、锋利、隽永、富有战斗性为其特点。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做“杂文”也不易》:“不错,比起高大的天文台来,‘杂文’有时确很像一种小小的显微镜的工作,也照秽水,也看脓汁。”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鲁迅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并没有片面性,就是因为这时候他学会了辩证法。”

  • 3. 漫笔 - 短文

    【短文】释义:

    1.报纸或期刊上的一段短的新闻报道或特写。2.篇幅短的文章。
    4. 漫笔 - 随笔

    【随笔】释义:

  • 犹言随手下笔。

    鲁迅《集外集拾遗·<铁流>编校后记》:“觉得译文很拙笨,而且怕有错字、脱字,望看的时候随笔代为改正一下。”

  • 一种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

    宋洪迈《<容斋随笔>序》:“意之所之,随即纪录,因其后先,无復詮次,故目之曰随笔。”

  • 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

    鲁迅《书信集·致李小峰》:“我们几个人在选我的随笔,从《坟》起到《二心》止。”

  • 【相关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动漫 、动漫 《半小时漫画世界史》 《半小时漫画唐诗》 《太空漫游》 《子恺漫画》 《小林漫画:人间治愈术》 《小灵通漫游未来》 《漫感》 《漫画庄子》 《爱丽丝漫游仙境》 《知音漫客》 《花生漫画》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动漫 动漫角色扮演 动漫, 半小时漫画唐诗 同年同拜校书郎,触处潜行烂漫狂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