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烈士
【全拼】 lièshì
【释义】
  • 有节气有壮志的人。

    《韩非子·诡使》:“而好名义不仕进者,世谓之烈士。”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晋陆机《辩亡论》上:“虽忠臣孤愤,烈士死节,将奚救哉?”唐杨炯《上骑都尉高则神道碑》:“然后达人知足,徒兴白髮之歌;烈士徇名,不受黄金之赏。”清叶廷琯《鸥陂渔话·陈烈妇传诔》:“一死甘心殉所天,女中烈士瘞江边。”

  • 今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李国文《月食》:“伊汝的父母都是烈士,是红军东渡黄河时牺牲的。”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三章二:“﹝‘新升隆号’轮船﹞离开武汉之后,在当天便遇难,而使好些朋友成了烈士。”

  • 【例句】 1、一群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周围栽了许多松树。
    2、 我们建立了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
    3、 举国悼念为国死难的烈士
    4、 有一块 素的饰板用以纪念该烈士的殉难处.
    【近义词】 1. 烈士 - 义士

    【义士】释义:

  • 恪守大义、笃行不苟的人。

    《左传·桓公二年》:“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汉刘向《列女传·楚接舆妻》:“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贫而易操,不为贱而改行。”宋苏轼《大臣论上》:“天下不幸而无明君,使小人执其权。当此之时,天下之忠臣义士莫不欲奋臂而击之。”

  • 指侠义之士。

    《战国策·赵策一》:“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唐司空图《冯燕歌》:“魏中义士有冯燕,游侠幽并最少年。”

  • 旧指出钱赞助刻碑的人。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阴沟水》:“城东南有一碑,碑文悉破无验,惟碑背故吏姓名尚存:熹平元年,义士门生沛国萧刘定兴立。”清翟灏《通俗编·释道》:“汉《曹全碑》阴:义士某千,义士某五百。义士盖但出财之人。今人出财布施皆曰信士。宋太宗朝避御名,凡义字皆改为信。今之信士,即汉碑所称义士也。”

  • 旧时官吏把其离任后来到其原辖地的士民,称为“义士”。亦称“义民”。

  • 【相关词】  忽必烈 《烈火英雄》 七贞九烈 三贞九烈 三贞五烈 上烈 丕烈 严烈 严霜烈日 丰功伟烈 丰功懋烈 丰功盛烈 丰烈 丰烈伟绩 义烈 乖烈 九烈三贞 争烈 二竖为烈 于今为烈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