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两截。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王乃使力士石番以铁杖击圣,中断之为两头。”
两端。
《三国志·魏志·田豫传》:“豫将精鋭自北门出,鼓譟而起,两头俱发,出虏不意。”南朝宋谢惠连《祭古冢文》:“上无封域,不用塼甓,以木为廓,中有二棺,正方,两头无和。”《文选·张衡<西京赋>》“走索上而相逢”唐李善注:“索上:长绳繫两头於梁,举起中央,两人各从壹头上,交相度。”唐李白《江山吟》:“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两头。”如:梭的形状是中间粗,两头尖。
两处;两个地方。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万一你出了声儿,招出事来,弄得我两头儿照顾不来,你可没有两条命。”
双方;两方面。如:我两头跑了六七回,总算把这件事情说妥了。如:这件事你办糟啦!两头都不落好。
【两端】释义:
事物的两个顶端;两头。
《论语·子罕》:“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孔颖达疏:“两端,终始也。”宋王禹偁《大阅赋》:“出游兵以定两端,握奇数而制四面。”《元史·礼乐志二》:“相鼓二,制如搏拊,以韦为表,实之以糠。拊其两端,以相乐舞节。”
谓两个极端。
《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郑玄注:“两端,过与不及也。”
犹两者。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宋书·律历志中》:“古之为历者,邓平能修旧制新,刘洪始减《四分》,又定月行迟疾,杨伟斟酌两端,以立多少之衷,因朔积分设差,以推合朔月蚀。”唐欧阳詹《江夏留别华二》诗:“乡路我尚遥,客游君未回。将何慰两端,互勉临岐杯。”
指游移于两者之间的态度。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鄴,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晋书·王浚传》:“及赵王伦篡位,三王起义兵,浚拥众挟两端,遏絶檄书,使其境内士庶不得赴义。”宋无名氏《儒林公议》卷下:“世衡知城事,寨下属羌率持两端,向背不常。”清魏源《圣武记》卷五:“上以第巴始终反覆持两端,乃追还其使。”
犹两种、两类。
《荀子·正论》:“而圣王之分,荣辱是也。是有两端矣:有义荣者,有埶荣者,有义辱者,有埶辱者。”
【中间】释义:
两者(人或地、时、物)之间;当中。
《礼记·曲礼上》:“离立者不出中间。”郑玄注:“离,两也。”唐杜牧《献记启》:“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絶,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宋杨万里《彭少初字序》:“吾友安福彭仲庄,少同学且同志,中间合而离,离而合者三十年。”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两边的人家有很高而阔的街檐,中间挟着一条仅备采光和泄水用的窄窄的街心。”
介绍。
《孔子家语·致思》:“由闻之,士不中间见,女嫁无媒,君子不以交,礼也。”王肃注:“中间谓绍介也。”
里面。
唐吕岩《七言诗》之三七:“恍惚中间专志气,虚无里面固元精。”宋蒋捷《声声慢·秋声》词:“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二三:“现在的新体诗也是诗,只要中间确实含有‘诗的意境’。”
房屋内居中的房间。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庙屋三间,夫子在西间,东向;颜母在中间,南面。”明陶宗仪《辍耕录·宣文阁》:“建奎章阁于西宫,兴圣殿之西廊,为屋三间,高明敞爽。南间以藏物,中间诸官入直所,北间南向设御座。”
犹言之间或“在……过程中”。表时态。
唐张鷟《游仙窟》:“一时俱坐,即唤香儿取酒。俄尔中间,擎一大鉢,可受三升已来。”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説话中间,可早来到门首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饮酒中间,仲友晓得他善于词咏。”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要让他们做,在做的中间得到教训,增长才干。”
指中间派。
周恩来《关于西安事变的三个电报》三:“大致的情况仍然存在着三个营垒:抗日、降日、中间。”
间隔。
《战国策·韩策二》:“韩与魏,中间不远。”三国魏繁钦《与魏文帝笺》:“自初呈试,中间二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