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指安分守法的百姓。
《管子·明法解》:“盗贼弗诛,则伤良民。”汉王符《潜夫论·述赦》:“今日贼良民之甚者,莫大於数赦。”《三国志平话》卷上:“如自愿去了黄巾,便为国家良民,如不去黄巾,全家诛杀。”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七:“查该韩凤岐确是大大的良民,请长官开恩释放。”
旧时指一般的平民,区别于“奴隶”。
晋袁宏《后汉纪·质帝纪》:“或取良民以为奴婢,名曰自卖民。”《隋书·艺术传·耿询》:“煬帝即位,进欹器,帝善之,放为良民。”
【莠民】释义:
坏人。
清魏源《圣武记》卷十四:“奈何动曰无兵可用,又奈何动曰莠民可虞,诚能召募驍悍之民为兵,则北五省之回匪,红胡匪,捻匪,曳刀匪,皆六郡之良家也。”《海国英雄记》第三出:“目下我祖国呵,朝多粃政,野有莠民。”鲁迅《故事新编·铸剑》:“王一见他们的冷笑,便觉自己受愚,回顾武士,想命令他们就将那欺君的莠民掷入牛鼎里去煮杀。”
【贱民】释义:
旧指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高阳贱民酈食其,窃闻沛公暴露,将兵助楚讨不义。”章炳麟《訄书·通法》:“贱民者,西方以为私人廝役扈养,不及以政,不得选人,亦不得被选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