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敛跡”。收敛形迹。谓有所顾忌而不敢放肆。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迁顿丘令”裴松之注引《曹瞒传》:“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新唐书·刘栖楚传》:“先是,诸恶少窜名北军,凌藉衣冠,有罪则逃军中,无敢捕。栖楚一切穷治,不閲旬,宿姦老蠹为敛迹。”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邵嗣尧﹞后由御史督学江南,鯁直公廉,势要敛迹。”王闿运《李仁之传》:“狱讼衰止,游惰皆敛跡。”
隐藏;躲避。
晋葛洪《抱朴子·知止》:“夫矰缴纷紜,则鸳雏徊翮;坑穽充蹊,则麟虞敛跡。”唐白居易《与陈给事书》:“可与进也,乞诸一言,小子则磨铅策蹇,骋力於进取矣;不可进也,亦乞诸一言,小子则息机敛迹,甘心於退藏矣。”
退居;隐居。
《晋书·张轨传》:“吾在州八年,不能绥靖区域,又值中州兵乱,秦陇倒悬,加以寝患委篤,实思敛迹避贤。”唐岑参《终南双峰草堂作》诗:“敛跡归山田,息心谢时辈。”
见“敛迹”。
【收敛】释义:
亦作“收歛”。收获农作物。
《庄子·让王》:“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宋陆游《晚晴》诗:“农家筑塲罢,竭作事收敛。”明张宁《方洲杂言》:“盖自来生长草野世无服役,不过垦植收敛。”
征收租税。
《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命百官,始收敛。”《北史·崔浩传》:“列置守宰,收敛租穀。”《东周列国志》第二回:“襃珦之子洪德,偶因收敛,来到乡间。”
聚敛;收集。
《墨子·尚贤中》:“收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以实官府。”《晋书·儒林传·徐邈》:“﹝帝﹞好为手詔诗章以赐侍臣……邈每应时收敛,还省刊削。”《宋书·王镇恶传》:“镇恶极意收敛,子女玉帛,不可胜计。”
归总。
宋周密《齐东野语·道学》:“朱公尤渊洽精诣,盖其以至高之才,至博之学,而一切收敛,归诸义理。”
检点行为,约束身心。
清李渔《比目鱼·狐威》:“用豪奴,使狠僕,非是我不知收歛。”浩然《艳阳天》第八六章:“反击马之悦,就能使落后的富裕中农收敛。”
停止;消失。
唐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可四时合奇士,观风云霜露雨雪所为发生收敛,赋歌诗。”清孙枝蔚《张良进履》诗:“莫言豪气全收歛,无限恩仇气未平。”巴金《家》四:“她想到这里,便又收敛了笑容。”郁达夫《迟桂花》:“白天的热度,日落之后,忽然收敛了。”
医学用语。谓通过药物作用,使肌体皱缩、腺液分泌减少。
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七:“龙涎入香,能收敛。”《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枯筋箭》“枯筋箭由肝失荣、筋气外发赤豆形”注:“以月白珍珠散掺之,其疤收敛。”
收殓。
《东观汉记·桓典传》:“相王吉以罪被诛,故人亲戚莫敢至者,典独弃官收敛归葬。”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杨髠发陵》:“事竟,罗铣买棺製衣收敛,大慟垂絶。”鲁迅《呐喊·明天》:“收敛的时候,给他穿上顶新的衣裳。”
见“收敛”。
【忌惮】释义:
顾虑畏惧。
《礼记·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南史·蔡徵传》:“位望既重,兼声位熏灼,物议咸忌惮之。”《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幽王﹞自姜后去世,益无忌惮,耽于声色,不理朝政。”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他最忌惮出嫁后的女人们走近塔基旁边来。”
【招摇】释义:
炫耀;张扬。
《史记·孔子世家》:“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明史·赵彦传》:“其子官锦衣,颇招摇都市。”清昭槤《啸亭杂录·伪皇孙事》:“后又於其地冒称皇孙,招摇愚民,为松相公筠所斩。”姚雪垠《长夜》二:“是不是要把他们杀害在一个离大路稍远的荒僻地方避免招摇,叫他们无从推测。”
山名。
《吕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阳朴之薑,招摇之桂。”唐陈子昂《感遇》诗之十二:“招摇青桂树,幽蠧亦成科。”
借指桂树。
三国魏曹植《弃妇》诗:“招摇待霜露,何必春夏成?”
星名。即北斗第七星摇光。亦借指北斗。
《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郑玄注:“招摇星在北斗杓端主指者。”孔颖达疏:“招摇,北斗七星也。”汉刘向《九叹·离世》:“指日月使延照兮,抚招摇以质正。”唐储光羲《秋次坝亭寄申大》诗:“南听鸿雁尽,西见招摇转。”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各省起义·江浙联军<檄南京文>》:“蓐收怒而招摇指,是贪狼堕地之时;凉风动而参伐明,正大树开花之候。”
逍遥貌。
《文选·扬雄<甘泉赋>》:“徘徊招摇,灵栖迟兮。”李善注:“招摇,犹彷徨也。”明李介《天香阁随笔》卷二:“他时更拟邀羣仙,坐览八极周云烟。公还骑鹤我骑鵠,招摇再踏蓬莱颠。”
摇动貌。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垂旬始以为幓兮,抴彗星而为髾。掉指桥以偃蹇兮,又旖旎以招摇。”《汉书·礼乐志》:“饰玉梢以舞歌,体招摇若永望。”颜师古注:“招摇,申动之貌……招,音韶。”
【放肆】释义:
放纵,不加约束。
《关尹子·六匕》:“一蜂至微,亦能游观乎天地;一鰕至微,亦能放肆乎大海。”《新唐书·李绛传》:“治生於忧危,乱生於放肆。”金王若虚《文辨一》:“马子才于《长游》一篇,驰骋放肆,率皆长语耳。”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五章:“她竭力克制着自己,不让压抑了将近三年的情感放肆地奔腾。”
弃市。
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二》:“硕以瓦器奉职天臺,不思先公而务私家,背奥媚灶,苟諂大臣。昔孔子诛少正卯,以显刑戮,硕宜放肆,以惩姦伪。”
【猖獗】释义:
亦作“猖蹶”。任意横行。
汉贾谊《新书·俗激》:“今世以侈靡相竞,而上无制度……其餘猖蹶而趋之者,乃豕羊驱而往。”一本作“猖獗”。《北齐书·儒林传·孙灵晖》:“﹝南阳王﹞绰所为猖蹷,灵暉唯默默忧顇,不能諫止。”《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郭沫若《芍药及其他·小麻猫》:“小麻猫失掉,隔不一星期光景,老鼠又猖獗了起来。”
犹凶猛。
宋沉辽《南岩导师赞》:“復有戾虎,咆哮猖獗。师不为骇,虎亦驯率。”清李渔《闲情偶寄·饮馔·肉食》:“虎不食醉人,非不食也,因其醉势猖獗,目为劲敌而防之也。”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五猖庙﹞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
颠覆;失败。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於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晋书·殷浩传》:“进军河洛,修復园陵。不虞之变,中路猖蹶,遂令为山之功崩於垂成,忠款之志於是而废。”《南齐书·刘善明传》:“公神武世出,虽当静以待之,因机奋发,功业自定。不可远去根本,自貽猖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