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立时
【全拼】 lìshí
【释义】
  • 犹立刻。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立时准状,僉牌来拿陈定到官。”郑振铎《取火者的逮捕》:“宙士并没有立时发作。”

  • 【例句】 1、尽管他一身腌臜,没梳没洗,衣服褴褛,饥肠辘辘,疯子似的,在他自己眼中也立时变成英俊,威武的胜利者。
    2、 我立时就来。
    3、 我将立时三刻到来。
    4、 巴比康主席没有浪费时间,立时在大炮俱乐部里召开了执行委员会会议。
    【近义词】 1. 立时 - 立刻

    【立刻】释义:

  • 刚才。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立刻的事,他不过走在亲眷家里,料去不远。”

  • 马上。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岳商卿﹞立刻取伎籍来,与他除了名字,判与从良。”清李渔《巧团圆·防辱》:“不好了,贼兵已到城下,立刻就要近身。”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二四章:“周森一翻身从地上爬起,立刻头也不回地往外溜跑了。”

  • 2. 立时 - 立即

    【立即】释义:

  • 即刻,立时。

    曹禺《日出》第二幕:“王福升探身向屋内张望,见无人,立即引进黑三。”

  • 【反义词】 1.立时 - 懒惰

    【懒惰】释义:

  • 亦作“懒嫷”。偷懒,不勤快。

    晋陶潜《责子》诗:“阿野已二八,懒惰故无匹。”《朱子语类》卷一○七:“先生病中应接不倦。左右请少节之,先生厉声曰:‘你懒惰,教我也懒惰。’”元王晔《桃花女》楔子:“此人勤谨老实,又不懒惰,又不偷盗。”清孙枝蔚《忆儿行赠韩叔夜》:“良朋盛会无几日,相寻那许更懒媠。”冰心《往事二》七:“我自然不能再懒惰,至少也须敷衍敷衍。”

  • 嬾惰:亦作“孏惰”。不勤快;懒散。

    《宋书·袁豹传》:“嬾惰无所容,力田有所望,力者欣而惰者惧,则穡人劝矣。”唐杜甫《示从孙济》诗:“阿翁嬾惰久,觉儿行步奔。”一本作“懒惰”。严复《以渔洋精华录寄琥唐山春榆侍郎有诗见述率赋奉答》:“文书引睡睡復醒,万事不理任孏惰。”


  • 2.立时 - 没有

    【没有】释义:

  • 犹没收。

    唐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絶海之商有死于吾地者,官藏其货,满三月,无妻子之请者,尽没有之。”参见“没收”。

  • 表示存在、领有、具有的否定。相当于“无”。

    《水浒传》第十三回:“这殿里又没有庙祝,殿门不关,莫不有歹人在里面么?”《儒林外史》第十六回:“我想又没有家私给他,自挣自吃,也只得由他。”《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况且姐姐的庚帖不是没有。”丁玲《沙菲女士的日记·十二月二十四日》:“没有一些声息时,又会感到寂沉沉的可怕,尤其那四堵粉垩的墙。”

  • 不如;不及。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昨日我在对门葛来官家,看见他相公娘买了一幅绣的‘观音送子’,説是买的姑娘的,真个画儿也没有那画的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九回:“铜只怕没有那么亮。”燕谷老人《续孽海花》第四六回:“吾国人受了数千年的专制,没有像外国人民的激烈,往往随风转舵,少独立的意气。”

  • 不够;不到。

    巴金《寒夜》六:“‘我快完了,没有几针了。’她抬起头看了看他,回答道。”如:这间屋子没有二十平方米。

  • 表示“已然”的否定。

    《儒林外史》第五十回:“客犯了事,我家人没有犯事,为甚的不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九回:“他今年开河头班船就走了,説是进京去的,直到此时,没有来过。”巴金《寒夜》六:“我当初做媳妇,哪里是这个样子?我就没有见过像她这样的女人?”

  • 表示“已经”的否定。

    燕谷老人《续孽海花》第四九回:“正在写请客片时,只见外面走进来两个人,向着那老妈子问道:‘姜大人在此地么?’老妈子还没有回答,剑云在里面听见了,知道熟人,推开门一看,原来是汪子升、洪英石两个。”张天翼《温柔制者》:“你那篇恋爱论文写完了没有?”


  • 【相关词】 .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 “花间自欲裴回立,稚子牵衣不许人。”  伫立  立陶宛 《松柏高立图》 《独立宣言》 《独立日》 《立春》 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万立骏 三分鼎立 三十儿立 三十而立 三国鼎立 三权分立 三立 三足鼎立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