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动作简洁敏捷。
老舍《四世同堂》七四:“我的腿脚还利落,还能挣钱。”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三章:“冯均语言利落,说得清楚、明确。”
整齐有条理。
梁斌《红旗谱》四一:“张嘉庆穿在身上,浑身上下干净利落。”草明《乘风破浪》第十章:“小兰是个乡下人,闲不住,一会儿工夫便把满炕的茶碗和零星食物收拾得干净利落。”
完毕;妥当。
老舍《牺牲》:“话还没说利落,他走开了。”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张金龙说:‘伤早好利落了。’”
无拖累。
王统照《“华亭鹤”》:“您多利落,男花女花没有,到现在,老两口,净找乐子。”
【乾净】释义:
2. 利落 - 整洁【整洁】释义:
端庄自饬。
《宋书·谢景仁传》:“景仁性矜严整洁。”
亦作“整絜”。整齐而清洁。
《宋书·恩倖传·阮佃夫》:“﹝佃夫﹞於宅内开瀆,东出十许里,塘岸整絜,汎轻舟,奏女乐。”《剪灯新话·天台访隐录》:“土床石枕,亦甚整洁。”
不混杂。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一篇:“丛谈、辩订、箴规三类,则多改隶於杂家,小説范围,至是乃稍整洁矣。”
整治使清洁。
《清史稿·礼志四》:“故事,帝猎南苑或他所,射得麅、鹿,如尾蹏腑臟无伤者,虽小创必整洁之,备供献,伤多体缺者舍之。”
【爽利】释义:
亦作“爽俐”。爽快。
唐韩偓《喜凉》诗:“豪强顿息蛙脣吻,爽利重新鶻眼睛。”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你这厮不爽利。”《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今日手里无钱,却赌得不爽利。”茅盾《无题》二:“﹝女主角﹞颇象个‘笑要笑得痛快,哭要哭个爽利’的女革命家。”
利落。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取了十五贯钱,扯条单被包裹得停当,拽扎得爽俐。”《水浒传》第四三回:“李逵拽扎得爽俐,只跨一口腰刀……便下山来。”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二章:“﹝和尚﹞转身走至马前,攀鞍认蹬,腾身而上,动作极其爽利。”
索性;干脆。
《醒世姻缘传》第五八回:“偺既喫了这半日的烧酒,又喫黄酒,风搅雪不好,爽俐喫烧酒到底罢。”茅盾《子夜》十:“这么想着的吴荪甫便用爽利果决的口气对费小胡子下了命令。”孙犁《白洋淀纪事·村歌下八》:“这回就爽利的来一个平分。”
【麻利】释义:
亦作“麻俐”。敏捷。老练。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你出门没有几时,就歷练的这么麻利了!”杨朔《百花山》:“手脚麻俐,走路又轻又快,机灵得像只猫儿。”高元钧《师长帮厨》:“咱们动作麻俐要快当。”
敏捷。方言。迅速;赶快。
从维熙《故乡散记》:“翠枝儿看看天,麻利跑回来了。”参见“麻力”。
【含糊】释义:
亦作“含胡”。形容声音、言语或意思等不清晰、不明确。
唐刘禹锡《与柳子厚书》:“弦张柱差,枵然貌存。中有至音,含糊弗闻。”《新唐书·忠义传中·颜杲卿》:“贼鉤断其舌,曰:‘復能駡否?’杲卿含胡而絶。”金王若虚《论语辨惑三》:“而龟山、晦庵、无垢之徒,皆以为兼仁智而言,其意含糊,了不可晓。”《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张铁臂红了脸道:‘是小时有这个名字。’别的事含糊説不出来。杜少卿也不再问了。”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只有刘戡显得特别:他象发热发冷,时而大声说什么,时而含糊地嘟囔。”
形容办事敷衍马虎;苟且,不认真。
《旧唐书·陆贽传》:“既相执证,理合辨明,朝廷每为含糊,未尝穷究曲直。”宋欧阳修《再乞根究蒋之奇弹疏札子》:“臣若有之,万死不足以塞责;臣若无之,岂得含胡隐忍,不乞辨明?”《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问官不肯推详,含糊了事。”《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遇着这般泼妇,难道终日廝闹不成?少不得闹过几次,奈何他不下,到只得诈瞎装聋,含糊忍痛。”毛泽东《学习和时局》:“对于人的处理问题取慎重态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这是我们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
示弱;差劲;无能。常与“不”字连用,表示反义。
老舍《茶馆》第二幕:“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郭澄清《大刀记》开篇十:“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呀!不含糊!”骆宾基《东战场别动队》一:“人倒是不含胡,就是脾气暴躁点。”
【拖拉】释义:
办事迟缓,不抓紧完成。
吴晗《灯下集·论海瑞》:“海瑞看到南京官员作风拖拉。”
谓拖延。
陈登科《赤龙和丹凤》十三:“韦克坚持的两条很得力,希望能抓住这两条,死死不放,继续和对方拖拉下去。”
【拖沓】释义:
不爽利;不简洁。
元无名氏《黄花峪》第一折:“见一座摧塌了山神古庙堂,我这里思也波量。端的着谁上香,你看那拖拖沓沓乔供养。”明沉德符《野获编·词曲·邱文庄填词》:“邱文庄淹博,本朝鲜儷,而行文拖沓,不为后学所式。”清朱彝尊《<梦粱录>跋》:“岁辛巳,寓居昭庆僧楼,取而卒读之,嫌其用笔拖沓,不知所裁。”秦牧《艺海拾贝·辩证规律在艺术创造上的运用》:“如果在应该简略的地方不加简略,力量平均使用,繁冗拖沓,那种感人的力量也一定会大打折扣。”
连绵不断貌。
明李东阳《尼山春晓图》诗:“濛濛尼山云,忽忽天向晓,依微远峰露,拖沓层城绕。”
【罗嗦】释义:
【邋遢】释义:
行路貌。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眼见得路迢遥,芒鞋邋遢,抵多少古道西风瘦马。”明屠隆《昙花记·从师学道》:“我两人邋遢云游,止求衣食,岂能度人?”端木蕻良《乡愁》五:“忽然是房东邋遢鞋声,在窗户底下走过。”
鄙陋糊涂。
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五·谚语解》:“邋遢,《海篇》云:行歪貌。借为人鄙猥糊涂意也。”明梁辰鱼《红线女》第三折:“好笑那田家翁做人来真邋遢,困腾腾像半死的虾蟆。”《醒世姻缘传》第九四回:“凭你是个龚遂、黄霸这等的循良,也没处显你的善政,把那邋遢货荐尽了,也荐不到你跟前。”
肮脏;不整洁。
《快心编三集》第八回:“若像邋遢的妇女,头毛未必便黄,只因不掠不梳,尘垢蓬鬆。”老舍《四世同堂》四三:“他不大好干净,可是那都因为他没有结婚,他若是有个太太招呼着他,他必定不能再那么邋遢了。”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你这个邋遢货,比苍蝇还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