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利害
【全拼】 lìhài
【释义】
  • 利益与损害。

    《易·繫辞下》:“情伪相感而利害生。”韩康伯注:“情以感物则得利,伪以感物则致害也。”《史记·龟策列传》:“先知利害,察於祸福。”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实》:“容到彼亲看利害,方敢奏陈。”康濯《东方红》第十二章三:“由于工程不小,人手有限,旱龙台附近几个跟护堤有利害关系的村子又来了一批壮劳力。”

  • 指形势的便利与险要。

    《韩非子·初见秦》:“秦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若也。”

  • 厉害。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往常也曾不快,将息便可,不似这一场清减得十分利害。”《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玉姐素知虔婆利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此刻我的水不过泼在他轿子上,并没有泼湿他的身,他便把我打得这么利害!”郁达夫《文学上的阶级斗争》四:“他们对于庇护传统思想的有产有权阶级,攻击得尤其利害。”

  • 【例句】 1、我决计自己出马,拿出点利害给他看。
    2、 我的小姐,眼看他痛苦的利害,弯腰去扶他。
    3、 他和这个商店有极大的利害关系。
    4、 他知道他的工作的利害所在。
    【近义词】 1. 利害 - 优劣

    【优劣】释义:

  • 优和劣。指强弱、大小、好坏、工拙等。

    汉班固《白虎通·号》:“德合天地者称帝,仁义合者称王,别优劣也。”《后汉书·南匈奴传》:“其餘日逐、且渠、当户诸官号,各以权力优劣、部众多少为高下次第焉。”《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才有优劣,位有通塞,运有富贫,此自然理,无足以相陵侮。”宋苏轼《寄周安孺茶》诗:“何尝较优劣,但喜破睡速。”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古体中》:“而汉诗自然,魏诗造作,优劣俱见。”鲁迅《书信集·致方善境》:“盖同是锌版,亦大有优劣。”

  • 谓评定高下好坏等。

    宋王谠《唐语林·品藻》:“祜又有《观猎》四句及《宫词》,白公曰:‘张三作猎诗以拟王右丞,予则未敢优劣也。’”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二词至今人不能优劣。”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太史则钻揅经史,譔著裒然,楛菀一时,优劣千古。”

  • 2. 利害 - 好坏

    【好坏】释义:

    3. 利害 - 是非

    【是非】释义:

  • 对的和错的;正确与错误。

    《礼记·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晋陶潜《拟挽歌辞》之一:“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觉?”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利还是有害,应当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

  • 指辨别是非。

    《孟子·公孙丑上》:“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 褒贬;评论。

    《史记·太史公自序》:“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折:“我避不的人耻笑,人是非。”清沉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

  • 指是非的标准。

    唐刘禹锡《天论中》:“是非存焉,虽在野,人理胜也。”宋苏轼《刘壮舆长官是是堂》诗:“閒燕言仁义,是非安可无!”曹禺等《胆剑篇》第四幕:“臣以为泄皋大夫太没有是非了。”

  • 纠纷;口舌。

    《庄子·盗跖》:“摇脣鼓舌,擅生是非。”《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若是押发人是个学舌的,就有一场是非出来。”老舍《四世同堂》六五:“好家伙,再招出一场是非来,我非死在狱里不可!”

  • 指错事。

    《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我为下甚么是非,作下甚么歹来,如何平空打发我出去。”

  • 4. 利害 - 瑕瑜

    【瑕瑜】释义:

  • 瑕,玉之斑痕;瑜,玉之光彩。比喻人的短处和长处或事物的特点和优点。

    唐武翊黄《瑕瑜不相掩》诗:“涇渭流终异,瑕瑜自不同。”清袁枚《随园随笔·新旧唐书得失》:“宋吴縝作《<新唐书>纠谬》分二十目,层层驳辨,是矣!然瑕瑜不可尽掩。”参见“瑕瑜互见”。

  • 谓指出缺点和优点。

    清孙枝蔚《送王筑夫北行兼呈李屺瞻》诗:“君文齐欧曾,予诗拟应徐;有作必相示,一字互瑕瑜。”

  • 5. 利害 - 短长

    【短长】释义:

  • 短与长;矮与高。

    《管子·明法解》:“尺寸寻丈者,所以得短长之情也,故以尺寸量短长,则万举而万不失矣。”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诗:“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恨与之谁短长。”宋陆游《平水》诗:“可怜陌上离离草,一种逢春各短长。”亦指丈量物之长度。唐元稹《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上下其石六尺有五寸,短长其石五十七尺有六寸。”

  • 长久与短暂。

    《左传·文公十三年》:“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邾子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杨伯峻注:“左右所言之命为寿命之义,邾文公所言之命为命分之义,两义似不同,故以生命之长短为时也。”晋干宝《<晋纪>总论》:“故延陵季子听乐,以知诸侯存亡之数,短长之期者,盖民情风教,国家安危之本也。”

  • 优劣;是非;短处和长处。

    《鬼谷子·捭阖》:“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陶弘景注:“必量度其谋能之优劣,校考其伎巧之长短,然后因材而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服虔﹞闻崔烈集门生讲传……每当至讲时,輒窃听户壁间,既知不能踰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宋苏辙《论张颉不可用札子》:“然不知人才各有短长,未必生於其乡必善其事。”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大鹏飞上梧桐树,自有傍人説短长。”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铁甲列车Nr.14-69>译本后记》:“据情节来加推断,亦复互见短长,所以本书也常有依照德译本之处。”

  • 死与生。

    《书·盘庚上》:“矧予制乃短长之命。”孔传:“况我制汝死生之命。”宋司马光《祭雷道矩文》:“呜呼道矩!短长有时,不可推移;善恶得失,繫人施为。”

  • 转指生命有危险之事。

    《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我上有老母,下无兄弟,父亲既死,就仗我一人奉养老母。万一机事不密,我有个短长,母亲无人养赡。”

  • 短处;弊端。

    《汉书·薛宣传》:“始高陵令杨湛,櫟阳令谢游皆贪猾不逊,持郡短长,前二千石数案不能竟。”《南史·恩倖传·施文庆》:“文庆深喜其事,然惧居外,后执事者持己短长,固进其党沉客卿以自代。”《明史·黄宗载传》:“巨奸宿猾,多謫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

  • 评判;批评。

    唐杜牧《李府君墓志铭》:“郑玄至于孔颖达辈凡所为疏注,皆能短长其得失。”《金史·忠义传三·完颜陈和尚》:“汝曾短长我,又谓国家兵力当由我尽坏,诚有否?”

  • 长短术,战国时策士的纵横游说之术。

    《史记·六国年表序》:“务在彊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説起。”《汉书·张汤传》:“边通学短长,刚暴人也,官至济南相。”颜师古注引张晏曰:“苏秦、张仪之谋,趣彼为短,归此为长,《战国策》名长短术也。”元袁桷《有感》诗:“皎皎白面生,长鋏学短长。”章炳麟《文学说例》:“纵横出自行人,短长诸策,实多口语,寻理本旨,无过数言,而务为纷葩,期於造次可听。”

  • 《战国策》的别名。

    汉刘向《<战国策>校书录》:“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谋策,宜为《战国策》。”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三》:“迁所取证者,《六经》、孔孟之外,《国语》、《短长》、《庄》、《荀》……诸子已尔。”清钱谦益《颜子疏解叙》:“汉高诱注《短长》、《淮南》。”

  • 【反义词】 1.利害 - 和善

    【和善】释义:

  • 和悦;温和善良。

    《北史·恩幸传·和士开》:“吐根性和善,颇有计策。”《礼记·玉藻》“燕居告温温”唐孔颖达疏:“色尚和善,教人使人之时,唯须温温,不欲严慄。”丁玲《韦护》第二章:“她笑着望那听差,是一个很干净和善的年轻人。”


  • 2.利害 - 和气

    【和气】释义:

  • 古人认为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万物由此“和气”而生。

    《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韩非子·解老》:“孔窍虚,则和气日入。”唐刘商《金井歌》:“文明化合天地清,和气氤氲孕至灵。”宋王安石《次韵和甫春日金陵登台》之一:“万物已随和气动,一樽聊与故人来。”

  • 引申指能导致吉利的祥瑞之气。

    汉王充《论衡·讲瑞》:“瑞物皆起和气而生。”《朱子语类》卷一○六:“自古救荒只有两説:第一是感召和气,以致丰穰;其次只有储蓄之计。”明杨慎《词品·雪辞》:“满天和气,太平有象。”

  • 温和的气度。

    《礼记·祭义》:“有和气者必有愉色。”宋施德操《北窗炙輠》卷上:“伯淳既见,和气蔼然见眉宇间。”

  • 指态度温和。

    《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刘君荐极是为人和气,乡里见爱,都称他刘官人。”老舍《骆驼祥子》一:“﹝祥子﹞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

  • 和睦融洽。

    宋陈师道《南柯子·贺彭舍人黄堂成》词:“万家和气贺初成,人在笙歌声里暗生春。”《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开宗义富贵孝义传》:“衣服不曾分你我,家中和气不曾分。”赵树理《登记》:“小晚这一家……日子也过得,家里也和气。”

  • 指和睦的感情。

    《三国演义》第四九回:“你如何来追赶?本待一箭射死你来,显得两家失了和气。”老舍《茶馆》第一幕:“都是自己弟兄,别伤了和气呀!”

  • 犹元气;中气。中医谓人体内能使各器官发挥机能的原动力。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养气》:“若销鑠精胆,蹙迫和气,秉牘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宋沉作喆《寓简》卷八:“清晨荣卫流行,法当省节语言,葆惜和气。”明陆深《停骖录摘抄》:“﹝神宗问﹞:‘闻卿摄生亦有道乎?’潞公对:‘无他,臣但能任意自适,不以外物伤和气,不敢做过当事。’”

  • 指调和血气。

    宋叶适《橘枝词记永嘉风土》之二:“只消一盏能和气,切莫多盃自害身。”


  • 3.利害 - 和蔼

    【和蔼】释义:

  • 性情温和,态度可亲。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陈在衡》:“陈在衡先生,和蔼有风趣。”鲁迅《彷徨·离婚》:“但不知怎的总觉得他其实是和蔼近人,并不如先前自己所揣想那样的可怕。”冰心《张嫂》:“李老夫妇是山西人,为人极其慈祥和蔼。”


  • 【相关词】 “意大利蜜蜂”  切尔诺贝利  利勃海尔  叙利亚内战  意大利  李广利  波利犬 《亨利八世》 《克利奥帕特拉》 《切尔诺贝利》 《利维坦》 《加利利海上的风暴》 《卡利咔嚓吃吃吃》 《古利和古拉》 《吉檀迦利》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哈利?波特》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