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长久地跟人或地方分开。
《楚辞·离骚》:“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唐陆龟蒙《离别》诗:“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这个‘别’字不是好字眼,或者主离别。”巴金《新生·一个人格的成长》:“我这时候突然觉得离别并不是可悲的事情了。”
【分别】释义:
区别;分辨。
《荀子·王制》:“两者分别,则贤不肖不杂,是非不乱。”汉王充《论衡·程材》:“虽孔墨之材,不能分别。”宋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公首更詔书,以开言路,分别邪正,进退其甚者十餘人。”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当理而无私心,当理与无私心,如何分别?”鲁迅《野草·狗的驳诘》:“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和奴。”
分头;各自。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是时郎中令石建为上分别言两人事。”《后汉书·袁安传》:“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餘家。”元耶律铸《日将出》诗:“阴云夜合乾坤失,万象不能分别得。”《红楼梦》第四四回:“贾璉又命林之孝将那二百银子入在流水帐上,分别添补,开销过去。”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七章:“估计他们已走出很远,就分别在独立家屋和帐篷里投了几个手榴弹。”
划分。
《汉书·西域传下》:“后乌就屠不尽归诸翎侯民众,汉復遣长罗侯惠将三校屯赤谷,因为分别其人民地界。”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六》:“此天地所以分别区域,隔絶内外也。”
差别;不同。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王夷甫﹞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宋李纲《北归昼渡海风便波平尤觉奇绝》诗之二:“来时风浪夜喧惊,归去潮波枕席平。非是波神有分别,故教清昼看寰瀛。”朱自清《中国歌谣》:“本来歌谣都是原始的诗,从‘辞’而论,并无分别。”
离别。
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晋陶潜《拟古九首》诗之三:“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元无名氏《梧桐叶》第一折:“临歧分别,一旦恩情成断絶。”《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高赞直送上船,方纔分别。”峻青《海啸》第三章八:“这次分别,下一次还不知什么时候见面呢。”
佛教语。谓凡夫之虚妄计度。
唐白居易《答次休上人》诗:“禪心不合生分别,莫爱餘霞嫌碧云。”
谓妄加区分。
宋刘过《水调歌头》词:“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
【分离】释义:
别离。
汉东方朔《七谏·哀命》:“何君臣之相失兮,上沅湘而分离。”《红楼梦》第十九回:“如今无故平空留下我,於你又无益,反教我们骨肉分离,这件事,老太太、太太肯行吗?”巴金《关于<春天里的秋天>》:“在结婚前夕,她还冒着大雨偷偷跑到鼓浪屿去找我那个朋友,表示要跟随他流浪到天涯海角,永不分离。”
分开。
《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姚宏注:“分离:折,断。”《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我兄弟三人若分离了,亦如此树枯死,岂有荣盛之日,吾所以悲哀耳。”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与水不能分离。”
【别离】释义:
离别。
《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唐聂夷中《劝酒》诗之二:“人间荣乐少,四海别离多。”清孙枝蔚《将之屯留省五兄大宗留别宾贤羽吉舟次》诗:“昆弟非路人,焉敢久别离?”郁达夫《孤独》:“最好的朋友,在暮秋草木凋谢的时候,要分东分西的别离,你看悲哀不悲哀呀!”
【折柳】释义:
折取柳枝。语出《三辅黄图·桥》:“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多用为赠别或送别之词。唐权德舆《送陆太祝》诗:“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暗怜衣带,不胜折柳之怀。”
古乐曲名。
《折杨柳》曲的省称。多用以惜别怀远。《文苑英华》卷一二六引南朝梁元帝《玄览赋》:“已寤歌於《折柳》,復行吟而《採莲》。”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袁郊《甘泽谣·许云封》:“《折柳》传情,悲玉关之戍客。”姚鵷鶵《王建章挽诗》:“《阳关》《折柳》凄迷别,行卷题诗醉醒间。”参见“折杨柳”。
《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毛传:“柳,柔脆之木;樊,藩也。折柳以为藩,无益於禁矣。”后因以“折柳”代指篱笆。比喻最脆弱的防守设备。
晋葛洪《抱朴子·讥惑》:“大楚带甲百万,而有振槁之脆;强秦殽函袭嶮,而无折柳之固。”
【拜别】释义:
告别的敬词。
唐项斯《留别张水部》诗:“省中重拜别,兼领寄人书。”《儒林外史》第十回:“京师拜别,不觉又是半载。世老先生因何告假回府?”
谓叩拜告别。
《水浒传》第二回:“史进当时拜别了师父,洒泪分手。”郭沫若《<棠棣之花>的故事》:“不久他的母亲死了,又服满了三年之丧,聂政有一天晚上便和他的姐姐去拜别母亲的坟墓,要独自往濮阳地方去探访严仲子。”
【辞别】释义:
分别;告别。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辞别之后,独坐不乐,因就车归,伏軾而吟,瞻望永怀,实劳我心。”唐韩愈《送惠师》诗:“离合自古然,辞别安足珍。”《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遐叔久寓西川,平安无恙。如今已经辞别,取路东归。”《说唐》第四三回:“秦王十分感激,提刀上马,拱手辞别而去。”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六章:“他在房门口辞别了杨书记。”
【团圆】释义:
圆貌。
唐元稹《高荷》诗:“颭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元曾瑞《哨遍·古镜》套曲:“寒光皎洁明盈室,素魄团圆照满天。”《金瓶梅词话》第二四回:“但见银河清浅,珠斗烂斑,一轮团圆皎月,从东而出。”刘大白《是谁把?》诗:“是谁把空中明月,捻得如钩?待我来抟钩作镜,看永久团圆,能否?”
亲属团聚,多指夫妻而言。
唐杜甫《又示两儿》诗:“团圆思弟妹,行坐白头吟。”清洪昇《长生殿·补恨》:“团圆等待中秋节,管教你情偿意愜。”《红楼梦》第五四回:“蓉儿!和你媳妇坐在一处,倒也团圆了。”
指剧情的圆满结局。
清李渔《慎鸾交·计竦》:“怕的是戏到团圆诸事了,非晋爵,即加封誥,却不道胜事留些餘地好。”
乐曲名。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舞工》:“软舞曲,有《凉州》《緑腰》……《团圆》《旋甘州》等。”
【团聚】释义:
聚集,聚会。
宋苏舜钦《答韩持国书》:“常相团聚,不衣与食可乎?”太平天囯洪仁玕《自述》:“又博白鹿川等处团聚数千兄弟,路经半月到金田,象州亦被迫团聚数千到金田。”
亲人散而复聚。
元无名氏《桃花女》第四折:“怎能勾一家儿团聚喜融融。”清陈维崧《永遇乐·送园次归吴兴》词:“喜到日,一湖碧浪,全家团聚。”
【相聚】释义:
集合;彼此聚会。
《史记·李斯列传》:“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復彊,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唐韩愈《顺宗实录二》:“或相聚饮食于肆,醉饱而去。”宋苏轼《夜泊牛口》诗:“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巴金《初恋》:“我知道我们只应有片刻的相聚,我知道你是不会永久属于我的。”
【相逢】释义:
彼此遇见;会见。
汉张衡《西京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唐韩愈《答张彻》诗:“及去事戎轡,相逢宴军伶。”宋王易简《水龙吟》词:“看明璫素袜,相逢憔悴,当应被,薰风误。”清徐士銮《宋艳·奇异》:“举世无知音,今夕相逢,岂天假真缘耶。”
【重逢】释义:
再次遇到。
宋张炎《台城路》词:“十年前事翻疑梦,重逢可怜俱老。”明文徵明《丁未九日与履约诸君同泛石湖就登上方》诗:“携壶更醉湖山上,白髮重逢又一年。”茅盾《子夜》十八:“好比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昨天是第一次重逢,说不完那许多离情别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