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黎明
【全拼】 límíng
【释义】
  • 天将明未明的时候。

    《史记·高祖本纪》:“黎明围宛城三帀。”司马贞索隐:“黎,犹比也,谓比至天明。”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二:“日坐堂皇閲卷,自黎明起,至四鼓无倦容。”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黎明即起,洒扫庭除。’黎明者,天刚亮也。”

  • 喻指光明或胜利。

    瞿秋白《赤都心史》一:“黎明来临,预兆早见。”韩北屏《非洲夜会·举杯痛饮》:“那种无畏的向往革命的热情,具有黎明前的特色。”

  • 【例句】 1、公鸡黎明啼鸣。
    2、 27日黎明时分,正刮着西北风。
    3、 我们黎明时出发。
    4、 夜之黑暗是一只口袋,迸出黎明的金光。
    【近义词】 1. 黎明 - 凌晨

    【凌晨】释义:

  • 迫近天亮的时光;清晨,清早。

    北周王褒《入朝守门开》诗:“凤池通复道,严驾早凌晨。”唐徐敞《白露为霜》诗:“入夜飞清景,凌晨积素光。”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凌晨过驪山,御榻在嵽嵲。”元马祖常《驾发上京》诗:“苍龙对闕夹天閽,秋驾凌晨出国门。”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劳山道士》:“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首,遂留观中。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採樵。”峻青《壮志录》:“现在,当我写完了这篇短文的时候,已是凌晨四点钟了。”

  • 淩晨:天快亮的时候;清晨。

    清冯桂芬《潘母张太夫人墓志铭》:“凌晨盥潄毕,易新衣,有顷,遂不语。”

  • 2. 黎明 - 拂晓

    【拂晓】释义:

  • 接近天明的时候。

    唐长孙佐辅《关山月》诗:“拂晓朔风悲,蓬惊雁不飞。”宋华岳《田家》诗:“拂晓呼儿去採樵,祝妻早办午炊烧。”明杨慎《杨柳枝》词:“汉东门外柳新栽,拂晓长堤露眼开。”周恩来《关于粉碎第四次“围剿”的电报》九:“我军拟于二十一日拂晓,采取迅雷手段,干脆消灭草台冈、徐庄附近之十一师,再突击东陂、五里排之敌。”

  • 扰乱早晨。

    清陈维崧《大酺·溪行野店小饮即事》词:“杏蕋撩晴,鶯雏拂晓,几对鵁鶄争浴。”

  • 3. 黎明 - 晨曦

    【晨曦】释义:

  • 亦作“晨羲”。清晨的阳光。

    晋陶潜《闲情赋》:“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南朝宋王韶之《宋四厢乐歌·食举歌》:“晨羲载曜,万物咸覩。”唐皎然《效古》诗:“日出天地正,煌煌闢晨曦。”艾青《吹号者》诗:“穿着灰布衣服的人群,从披着晨曦的破屋中出来。”

  • 4. 黎明 - 清晨

    【清晨】释义:

  • 早晨。指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

    汉贾谊《新书·官人》:“清晨听治,罢朝而议论。”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唐杜甫《白水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清晨陪躋攀,傲睨俯峭壁。”《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次日清晨,儿女早来问安。”茅盾《子夜》二:“清晨五时许,疏疏落落下了几点雨。”

  • 5. 黎明 - 破晓

    【破晓】释义:

  • 天刚亮。

    宋杨万里《明发阶口岸下》诗:“破晓篙师报放船,今朝不似昨朝寒。”宋陆游《杏花》诗:“念当载酒醉花下,破晓啼鶯先唤人。”清曹寅《横林逆风口号》:“破晓吴波转清脆,钓筒收得小鱼儿。”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第二天破晓,我就起来了。”

  • 【反义词】 1.黎明 - 傍晚

    【傍晚】释义:

  • 临近晚上的时候,黄昏。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齐明如从中答应,説傍晚在一品香吃大菜面交,又约定了是夜开局。”杨朔《木棉花》:“第二天广九路通车了。傍晚才开驶,白天恐怕遭受空袭。”

  • 指临近末尾。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大郎道:‘……目今年已傍晚,秀才还要到哪里去?’”


  • 2.黎明 - 黄昏

    【黄昏】释义:

  • 日已落而天色尚未黑的时候。

    《楚辞·离骚》:“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唐李商隐《乐游原》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一日中,自昧爽至黄昏,摇筒者恒琅琅然。”冰心《寄小读者》七:“每日黄昏的游泛,舟轻如羽。”

  • 昏黄,光色较暗。

    宋林逋《山园小梅》诗之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草名。王孙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王孙》。


  • 【相关词】 《巴黎协定》 《巴黎和约》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九黎 九黎族 人黎 任黎 伽黎 兆黎 冯黎明 冻黎 匠黎 呵黎勒 哥斯达黎加 孑黎 巴黎 巴黎世家 巴黎公社 巴黎协定 巴黎协议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