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黎民
【全拼】 límín
【释义】
  • 民众,百姓。

    《书·尧典》:“黎民於变时雍。”孔传:“黎,众。”唐刘禹锡《复荆门县记》:“是利不及下也,黎民病之。”欧阳予倩《渔夫恨》第六场:“为除强暴舍一身,除了强暴救黎民。”

  • 【例句】 1、女娲挺身而出拯救世人。她炼五色石以补天上裂缝,断鳌足以支撑苍天的四极,杀黑龙以救黎民,积芦灰以止洪水。
    2、 黎民
    3、 黔首黎民
    4、 统治者要为黎民的利益着想。
    【近义词】 1. 黎民 - 人民

    【人民】释义:

  • 百姓;平民。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

    《诗·大雅·抑》:“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闻义里》:“九月中旬入鉢和国……人民服饰,惟有毡衣。”《水浒传》第二回:“府尹把高俅断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东京城里人民不许容他在家宿食。”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巴金《探索集·后记》:“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人民。”

  • 泛指人类。

    《神异经·西南荒经》:“知天下鸟兽言语,土地上人民所道,知百穀可食,草木咸苦,名曰‘圣’。”唐李冗《独异志》卷下:“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媧兄妹二人在崑崙山,而天下未有人民。”鲁迅《朝花夕拾·无常》:“人民之于鬼物,惟独与他(活无常)最为稔熟,也最为亲密。”

  • 2. 黎民 - 公民

    【公民】释义:

  • 指古代为公之民。

    《韩非子·五蠹》:“是以公民少而私人众矣。”陈奇猷集释:“为公之民少,为私之人众。”

  • 谓君主之民,公家之民。

    汉刘向《列女传·齐伤槐女》:“﹝婧﹞对曰:‘妾父衍,幸得充城郭为公民。’”

  • 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依据宪法或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老舍《四世同堂》一:“他是个安分守己的公民,只求消消停停的过着不至于愁吃愁穿的日子。”沙汀《代理县长》:“他张望了一会,这才发现出一个真正在守卫着的公民。”

  • 谓公共土地上的居民。

    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三章:“凡未闢之岛皆为公地,居者即为公民。”

  • 3. 黎民 - 国民

    【国民】释义:

  • 一国或藩封所辖的百姓。

    《周礼·春官·墓大夫》:“令国民族葬。”《左传·昭公十三年》:“先神命之,国民信之。”《史记·东越列传》:“威行於国,国民多属,窃自立为王。”《汉书·王子侯表下》:“藉阳侯显,坐恐猲国民取财物,免。”清秋瑾《赠浯溪女士徐寄尘和原韵》:“今日舞臺新世界,国民责任总应分。”

  • 近代以来称具有某国国籍的人为该国国民。

  • 4. 黎民 - 百姓

    【百姓】释义:

  • 百官。

    《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孔传:“百姓,百官。”《国语·周语中》:“官不易方,而财不匱竭;求无不至,动无不济;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归诸上,是利之内也。”《大戴礼记·保傅》:“此五义者既成於上,则百姓黎民化缉於下矣。”清陈鳣《对策》:“古所谓百姓即百官,故《尧典》或与黎民对言,或与四海对言,非若今之以民为百姓也。”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二章第四节:“百姓是怎样一种人呢?盘庚说他们是共同掌管政治的旧人,是邦伯、师长、百执事(百官、百工)之人。”

  • 人民;民众。

    《书·泰誓中》:“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孔颖达疏:“此‘百姓’与下‘百姓懔懔’皆谓天下众民也。”《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元旦占候》:“又云:‘芒种雨,百姓苦。’盖芒种须晴明也。”明高启《赋得乌衣巷送赵丞子将》:“春风三月满京华,肯入寻常百姓家。”杨朔《昨日的临汾》:“村里的百姓大半全集拢来了:有驼背的老人,筋肉结实的壮年汉子,顽皮的小孩,以及穿着红绿衣裤的妇女。”

  • 5. 黎民 - 苍生

    【苍生】释义:

  • 草木丛生之处。

    《书·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孔传:“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苍然生草木,言所及广远。”

  • 指百姓。

    《文选·史岑<出师颂>》:“苍生更始,朔风变律。”刘良注:“苍生,百姓也。”唐杜甫《行次昭陵》诗:“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明杨慎《李光弼中潬之战》:“儒者纸上之语,使之当国,岂不误苍生乎?”邹韬奋《经历》三二:“有害尽苍生的党,有确能为大众谋幸福的党。”

  • 骂落第秀才的话。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五出:“状元真大才,衙门面向两扇开。你还不曾会读书,苍生还相见,休要来。”

  • 【相关词】 《巴黎协定》 《巴黎和约》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九黎 九黎族 人黎 任黎 伽黎 兆黎 冯黎明 冻黎 匠黎 呵黎勒 哥斯达黎加 孑黎 巴黎 巴黎世家 巴黎公社 巴黎协定 巴黎协议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