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懒嫷”。偷懒,不勤快。
晋陶潜《责子》诗:“阿野已二八,懒惰故无匹。”《朱子语类》卷一○七:“先生病中应接不倦。左右请少节之,先生厉声曰:‘你懒惰,教我也懒惰。’”元王晔《桃花女》楔子:“此人勤谨老实,又不懒惰,又不偷盗。”清孙枝蔚《忆儿行赠韩叔夜》:“良朋盛会无几日,相寻那许更懒媠。”冰心《往事二》七:“我自然不能再懒惰,至少也须敷衍敷衍。”
嬾惰:亦作“孏惰”。不勤快;懒散。
《宋书·袁豹传》:“嬾惰无所容,力田有所望,力者欣而惰者惧,则穡人劝矣。”唐杜甫《示从孙济》诗:“阿翁嬾惰久,觉儿行步奔。”一本作“懒惰”。严复《以渔洋精华录寄琥唐山春榆侍郎有诗见述率赋奉答》:“文书引睡睡復醒,万事不理任孏惰。”
【勤劳】释义:
忧劳;辛劳。
《书·金縢》:“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隋书·循吏传·辛公义》:“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清孙枝蔚《雨中大水决堤闻王幼华奔走堤上》诗:“贫苦原从昔,勤劳直至今。”
引申为努力劳动,不怕辛苦。如: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他有一双勤劳的手。
犹疲劳。
《吴子·料敌》:“敌人远来新至,行列未定可击;既食未设备可击;奔走可击;勤劳可击。”
指功劳。
《汉书·卫青传》:“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繦褓中,未有勤劳,上幸裂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帝马皇后》:“黄门舅旦夕供养且一年,既无褒异,又不録勤劳,无乃过乎!”《三国演义》第一○七回:“吾祖父于国家多建勤劳,今司马懿何等匹夫,灭吾兄曹爽宗族,又来取我,早晚必思篡位。我仗义讨贼,何反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