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困顿
【全拼】 kùndùn
【释义】
  • 艰难窘迫。

    唐元结《问进士》之二:“若不困顿於林野,则必悽惶於道路。”宋陈亮《与韩无咎尚书》:“亮涉歷家难,穷愁困顿,零丁孤苦。”太平天囯杨秀清《果然坚耐》诗:“不因困顿移初志,肯为夤缘改寸丹?”

  • 谓伤痛乏力。

    《后汉书·刘平传》:“平时復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

  • 指疲惫。

    唐韩偓《马上见》诗:“去带懵腾醉,归应困顿眠。”前蜀花蕊夫人《宫词》之六二:“归来困顿眠红帐,一枕西风梦里寒。”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因译著事烦,终颇困顿。”

  • 【例句】 1、长途艰辛跋涉使我困顿不堪。
    2、 “让你困顿的大脑醒醒吧,我们去钓鱼。”
    3、 困顿
    4、 颠连困顿
    【近义词】 1. 困顿 - 困窘

    【困窘】释义:

  • 贫困窘迫;为难。

    《庄子·列御寇》:“处穷閭阨巷,困窘织屨。”南朝齐萧子良《净住子·断绝疑惑门十六》:“贪盗之人,应见困窘,而覩丰饶。”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四章:“自你双亲去世,你妻生活愈益困窘,虽昼夜与人缝补拆洗,亦难维持。”毛依罕《呼和浩特颂》:“想起了这一点我就深深地感到困窘。”

  • 2. 困顿 - 困苦

    【困苦】释义:

  • 艰难穷苦。

    《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史记·李斯列传》:“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唐杜甫《哀王孙》诗:“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明李东阳《孟子直解》之一:“横征暴敛日甚一日,使小民愈加困苦,无以安生。”

  • 苦痛,难受。

    《太平广记》卷一五二引唐无名氏《德璘传·郑德璘》:“道将尽,覩一大池,碧水汪然,遂为主者推堕其中,或沉或浮,亦甚困苦。”

  • 困难,费力。

    鲁迅《彷徨·高老夫子》:“如果那人不将三国的事情讲完,他的豫备就决不至于这么困苦,他最熟悉的就是三国。”

  • 3. 困顿 - 窘困

    【窘困】释义:

  • 窘迫困难。

    清刘大櫆《赠方抱之序》:“然则君之技能多矣。一鼓而售其才於通都大邑,当必有赫然惊人者。夫岂窘困囚拘为新安之客邪?”周而复《白求恩大夫》三:“幸好站在旁边的童翻译把他从窘困的境地里搭救了出来。”叶紫《丰收》:“谷价跌下一元,每个人的心中都要紧一把。更加以百物的昂贵,丰收简直比常年还要来得窘困些了。”

  • 4. 困顿 - 窘迫

    【窘迫】释义:

    (1)非常穷困:生计~。(2)十分为难:处境~。
    【反义词】 1.困顿 - 振奋

    【振奋】释义:

  • 奋起;奋发。

    晋郭璞《<山海经>图赞·中山经》:“有兽虎爪,厥号曰獜。好自跳扑,鼓甲振奋。”唐李咸用《送从兄入京》诗:“大抵男儿须振奋,近来时事懒思量。”明李东阳《寿吏部尚书王公九十诗序》:“力自振奋,弹压权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四章:“终于这个令人振奋的时刻到来了。”


  • 【相关词】 三年困难时期 上下交困 临困 为情所困 乃我困汝 久困 乏困 交困 人困马乏 作困兽斗 倦困 公私交困 兽困则噬 内困 内外交困 凋困 凶困 刓困 力困筋乏 劳困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