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暴;残暴。
晋袁宏《后汉纪·顺帝纪下》:“婴虽为大贼,起於狂暴,自分必及祸。”《宋书·沉文秀传》:“主上狂暴如此,土崩将至。”宋周密《齐东野语·李全》:“因结羣不逞为义兄弟,任侠狂暴,剽掠民财。”茅盾《子夜》十四:“他在那里找寻一个最快意的破坏对象,最能使他的狂暴和恶意得到满足发泄的对象。”
猛烈。
唐韩偓《荷花》诗:“浸淫因重露,狂暴是秋风。”杨朔《风暴》:“一阵更加狂暴的大风猛然从远处扑来。”
【凶暴】释义:
凶狠残暴。
汉应劭《风俗通·过誉》:“伯况被发,则得就业,乡佐虽云凶暴,何缘侵己?今见辱者,必有以招之。”《新唐书·顾彦朗传》:“杨守亮忌壁州刺史王建凶暴,欲逐之。”宋洪迈《夷坚丁志·要二逆报》:“姑苏村民要二,以渔为业,凶暴不孝。”《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纯专一凶暴,士卒心变,帐下头目刺杀张纯,将头纳献,率众来降。”
凶狠残暴。
《三国志·吴志·贺邵传》:“皓兇暴骄矜,政事日弊。”《北齐书·阳州公永乐传》:“时有天恩道人,至兇暴,横行閭肆,后入长弼党,专以斗为事。”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十:“沉夏,海盐人,性兇暴。”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八章第五节:“清政府派兵攻击,直隶提督聂士成军尤其凶暴。”
【粗暴】释义:
鲁莽;暴躁。
《北史·刘藻传》:“秦人恃险,率多粗暴,或拒课输,或害吏长。”《新唐书·裴胄传》:“是时武臣多粗暴庸人,待宾介不以礼,少失意,则以罪中伤之。”《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赵三为人粗暴。”茅盾《秋收》一:“他铁青了脸,粗暴地叫骂道:‘什么希罕!光景是做强盗抢来的罢!’”
【平静】释义:
安宁;没有骚扰动荡。
《后汉书·循吏传·王景》:“且新被兵革,方兴役力,劳怨既多,民不堪命,宜须平静,更议其事。”《二刻拍案惊奇》卷九:“直到得干戈平静,仙客入京来访,不匡刘尚书被人诬陷,家小配入掖庭,从此天人路隔,永无相会之日了。”毛泽东《批判大汉族主义》:“表面看来平静无事,实际上问题很严重。”
指(心情)平和安静。
《淮南子·俶真训》:“汪然平静,寂然澄清,莫见其形。”巴金《灭亡》第三章:“从此以后,他在表面上似乎得平静,然而内心的激动却是十分厉害。”
【温和】释义:
指性情、态度、言语等温柔和平。
《汉书·王莽传下》:“后谊明,母道得,温和慈惠之化也。”宋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安中令大度》:“中令长子守忠,温和多礼。”清俞蛟《潮嘉风月记·丽品》:“虽不嫺文翰,而吐属温和。”老舍《二马》第五段三:“马威皱着眉,板着脸,眼睛里一点温和的样儿也没有。”
指气候不冷不热。
《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罽宾地平,温和,有目宿,杂草奇木。”《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又蚕性畏寒怕热,惟温和为得候。”朱自清《旅欧杂记·威尼斯》:“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
指物体具备使人感到暖和的适当温度。
元胡祗遹《一半儿·四景》曲:“被儿底梦难成,一半儿温和一半儿冷。”
【温柔】释义:
温和柔顺。
《管子·弟子职》:“见善从之,闻义则服,温柔孝悌,毋骄恃力。”宋柳永《少年游》词之四:“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水浒传》第二一回:“你不合是个男子汉,只是装些温柔,説些风话儿耍。”杨朔《海天苍苍》:“风平浪静的日子,他爱海的温柔;白浪滔天,他又爱海的威严。”
柔和。
三国魏嵇康《琴赋》:“穆温柔以怡懌,婉顺叙而委蛇。”唐管雄甫《戛玉有馀声》诗:“漂渺浮烟远,温柔入耳轻。”
温暖柔软。
《法苑珠林》卷一○三:“晋沙门慧达……暴病而死,体尚温柔。”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上:“南道之酋豪,多选鹅之细毛,夹以布帛,絮而为被,復纵横衲之,其温柔不下于挟纊也。”《随园诗话》卷十一引清惠椿亭《秋宵》诗:“渐觉宵寒禁不起,笑披鹤氅也温柔。”艾青《花束·维也纳》诗:“阳光能射进你的窗户,用温柔的手指抚触你的眼帘……”
指温柔乡。
唐孟郊《看花》诗之一:“家家有芍药,不妨至温柔。”《西湖佳话·西泠韵迹》:“青楼红粉,既有此狎邪之生涯;緑鬢朱颜,便不可无温柔之奇货。”清洪昇《长生殿·定情》:“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