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枯瘦
【全拼】 kūshòu
【释义】
  • 消瘦;干瘦。

    宋欧阳修《辞宣徽使判太原府札子》之二:“腰脚枯瘦,行履艰难。”宋陆游《六十吟》:“嗟予忽忽蹈此境,衰髮如蓬面枯瘦。”清葆光子《物妖志·杂类·笤帚》:“僧体枯瘦,气息懨懨然,渐无生气。”巴金《将军集·五十多个》:“那时候它充满了活气,就像一个健康的壮年人,后来才染上了疾病,渐渐地枯瘦起来。”艾芜《海岛上》:“现在他那按在墙头上的枯瘦指头和两片略略张开的薄嘴唇,还正在微微颤抖。”

  • 【例句】 1、我看见他枯瘦的手指异乎寻常的惨白,一滴滴热泪正从手指缝里渗出来。
    2、 嬷嬷一面悄悄地哭泣,一面用一块旧围裙残余的破布当海绵,擦拭着两个枯瘦的身子。
    3、 他举起一只枯瘦的手来挥动着,坚决地叫我们走开。
    4、 黑干枯瘦
    【近义词】 1. 枯瘦 - 干瘦

    【干瘦】释义:

  • 干瘪瘦瘠。《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西边马臺石上坐着个乾瘦老者。”吴组缃《山洪》十二:“他那干瘦的鸡爪似的手指,连同呢帽子,都象安在一条细铜丝的弹簧上。”哲中《一棵梧桐树》:“我钻到她的怀里,不忍心坐在她的颤抖的干瘦的腿上,只把头紧贴在她的胸前。”

  • 2. 枯瘦 - 枯槁

    【枯槁】释义:

  • 亦作“枯槀”。亦作“枯稿”。草木枯萎。

    《老子》:“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易纬通卦验》卷下:“灾则泽涸,物枯槁不生。”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文宣王庙树》:“兗州曲阜县文宣庙门内并殿西南各有柏叶松身之树,各高五六丈,枯稿已久。”宋梅尧臣《暮雪》诗:“草木一变妍,枯槁忘其真。”陈毅《题西山红叶》诗:“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

  • 指枯萎的草木。

    《文子·上仁》:“是以羣生以长,万物蕃殖,春伐枯槁,夏收百果,秋蓄蔬食,冬取薪蒸,以为民资。”《汉书·礼乐志》:“枯槀復产,乃成厥命。”颜师古注:“枯槀,谓草木经冬零落者也。”宋黄庭坚《次韵文少微判官祈雨有感》:“从此滂沲遍枯槁,爱民天子似仁宗。”元萨都剌《早发黄河即事》诗:“凄风振枯槁,短髮凉颼颼。”

  • 消瘦,憔悴。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形容枯槁,面目犂黑。”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踰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宋陆游《悲秋》诗之一:“形骸枯槁病侵陵,少睡长饥一老僧。”清李渔《蜃中楼·传书》:“你道奴家如今形容枯槁,鬢髮蓬鬆,全不似当初的容貌。”郭沫若《瓶》诗之四:“我已枯槁了多少年辰,我诀别了我的青春。”

  • 干涸,枯绝。

    汉贾谊《旱云赋》:“畎亩枯槁而失泽兮,壤石相聚而为害。”唐李白《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诗:“去岁左迁夜郎道,琉璃砚水长枯槁。”宋苏轼《万石君罗文传》:“卿久居荒土,得被漏泉之泽,涵濡浸渍久矣,不自枯槁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此宝形虽两颗,气实相联。彼此相逐,纔是活物,可以长久。若拆开两处,用不多时,就枯槁无用。”

  • 谓穷困潦倒。

    《庄子·天下》:“虽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晋陶潜《饮酒》诗之十一:“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宋苏舜钦《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窃念古之烈士……虽裘葛不完,糲糠几废,亦未尝造謁有位,祈望恩奬。顾血气心膂岂异於人哉?且非乐枯槁饿贱而恶荣利也。”金元好问《戏题新居二十韵》:“胸中广厦千万间,天地一身无着处。北来衣冠日枯槀,十九桃符傍门户。”清龚自珍《乞籴保阳》诗:“苦不合时宜,身名坐枯槁。”

  • 谓安贫之心。

    南朝宋谢灵运《游名山志》:“枕岩潄流者,乏於大志,故保其枯槁。”

  • 谓诗的某些风格。指苦寒悲凉。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孟郊之诗,憔悴枯槁,其气局促不伸。”

  • 谓诗的某些风格。指朴素恬淡。

    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一》:“陶渊明、韦苏州之诗,寂寞枯槀,如丛兰幽桂,宜于山林而不可置於朝廷之上。”

  • 指书法气脉不畅之弊。

    唐窦臮《述书赋》:“枯槁:欲北还南,气脉断絶。”

  • 3. 枯瘦 - 消瘦

    【消瘦】释义:

  • 谓身体消减变瘦。

    唐宋之问《江南曲》:“侍臣消瘦尽,日暮碧江潭。”元钱霖《哨遍·耍孩儿》套曲:“不思日月搬乌兔,只与儿孙作马牛,添消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大少爷一病三月,从来没有退过烧,医生换过二三十个,非但不能愈病,并且日见消瘦。”巴金《还魂草·某夫妇》:“新近消瘦的脸庞又显得有了生气。”

  • 4. 枯瘦 - 瘦削

    【瘦削】释义:

  • 形容瘦。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八:“牀席生尘明镜垢,纤腰瘦削髮蓬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八回:“再看那小子时,却是生得骨瘦如柴,脸上更是异常瘦削。”丁玲《三日杂记》:“她的四肢都伸不直,关节在瘦削的胳膊、手指、腿的地方都突的暴了出来,就像柳树的节一样。”

  • 谓肌肉减削,变瘦。

    许杰《改嫁》:“她的女儿是瘦削得不像人样了。”

  • 形容细长直立。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巫山十二峰名》:“俊石十二,玲瓏瘦削如山峰离立。”鲁迅《野草·好的故事》:“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

  • 犹瘦硬。

    《孽海花》第十九回:“﹝小燕﹞瞥见门上新贴一幅淡红铁砂笺的门对,写得英秀瘦削。”参见“瘦硬”。

  • 5. 枯瘦 - 瘦弱

    【瘦弱】释义:

  • 肌肉不丰满,虚弱无力。

    三国魏曹植《谢明帝赐食表》:“寻奉手詔,愍臣瘦弱,奉詔之日,涕泣横流。”《北齐书·白建传》:“建以马久不得食,瘦弱,远送恐多死损,遂违勑以便宜从事,随近散付军人。”《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讲到上路,一边是一个瘦弱书生带着黄金錙重,一边是两个乡愚老者伴着红粉娇娃,就免不了路上不撞着歹人,其势必得有人护送。”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显然因为瘦弱的母亲没有奶水,饥饿折磨着这像小柴棍一样的孩子。”

  • 【反义词】 1.枯瘦 - 丰满

    【丰满】释义:

  • 犹富足。

    《管子·轻重乙》:“其五穀丰满而不能理也,四流而归於天下。”

  • 谓丰富。

    鲁迅《书信集·致杜衡》:“本月《现代》已见,内容甚丰满。”

  • 匀称,饱满。

    《管子·小问》:“漻然丰满而手足拇动者,兵甲之色也。”尹知章注:“心在兵武,形气盛,故其貌丰满。”《诗·郑风·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汉郑玄笺:“面貌丰丰然丰满,善人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道人﹞身上甚是蓝缕不像,却神色丰满和畅。”叶圣陶《倪焕之》四:“他的脸略见丰满,高大的鼻子,温和而兼聪慧的嘴唇,眼睛耀着晶莹的光。”

  • 多而密。

    《战国策·秦策一》:“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参见“羽毛丰满”。


  • 2.枯瘦 - 肥壮

    【肥壮】释义:

  • 肥大而壮实。

    《南史·文学传·高爽》:“形体肥壮,腰带十围。”《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年》:“遯(谢遯)肥壮,不能乘马。”巴金《寒夜》四:“这个人年纪在五十左右,身子肥壮,头顶全秃了。”萧红《桥》:“主人家的墙头上的狗尾草肥壮起来了。”贾平凹《鸡窝洼的人家》六:“十天里,禾禾明显地黑瘦下去,回回的三头大猪却一天天肥壮起来。”


  • 3.枯瘦 - 肥胖

    【肥胖】释义:

  • 胖,脂多肉多。

    元宫天挺《七里滩》第一折:“酒添的神气能荣旺,饭装的皮袋偏肥胖。”《水浒传》第三九回:“面颊上有两行‘金印’,多管是牢城营里人,生得黑矮肥胖。”《儒林外史》第三十回:“道人去了一会,只见楼上走下一个肥胖的道士来。”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因此一病,却完全改了样子,从此不再与肥胖为缘,成了个小猴儿精了。”王西彦《风雪》三:“他经商成功,有了钱,人也变肥胖了。”孙犁《风云初记》七三:“这头黄色的小牸牛,肥胖得油光发亮。”


  • 【相关词】 “冢中枯骨” 《枯木怪石图》 一将功成万骨枯 一岁一枯荣 一聚枯骨 万骨枯 三尺枯桐 世路荣枯 严枯 伤枯 偏枯 偏枯对 冢中枯骨 凋枯 凡枯 功成骨枯 华枯 嘘枯 嘘枯吹生 夏枯草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