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枯涩
【全拼】 kūsè
【释义】
  • 亦作“枯澁”。

    1.枯燥;呆滞。宋叶适《送叶任道教授之官静江》诗:“岭南梅花太枯澁,花岂唤人人底急。”明梁辰鱼《浣纱记·问疾》:“太宰,夜来去后,甚是枯涩。想是血少,多半要死。”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实在因为我们的心枯涩久了,变为脆弱。”茅盾《一个女性》七:“她呻吟了一声,慢慢地闭上她的枯涩的眼睛。”

  • 粗糙,不润滑。

    宋李之仪《跋蔡君谟<荔枝帖>》:“君謨自少以能书得名,至老以作字为悦。然行笔迟,肉胜骨,而此帖乃反是。疑得之仓猝间,或粉纸枯涩,运笔不胜而然。”

  • 干燥苦涩。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茅草带着枯涩味和尘土味,弥漫在枯草坪上。”万迪鹤《没有准备》:“他想喝口水润润枯涩的喉咙,湿一湿那烧干了的嘴。”

  • 谓文思迟钝。

    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区区泪笔,枯涩黯削,不能自传其爱。”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近来记性,竟大不如前,作文也常感枯涩,真令人气恼。”

  • 指晦涩难懂的文题。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典礼·宾兴考试》:“勿出枯澁,以阻遏少年文机。”

  • 书法术语。指劲健断续的枯笔。

    唐戴叔伦《怀素上人草书歌》:“忽为壮丽就枯涩,龙蛇腾盘兽屹立。”

  • 【例句】 1、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2、 在枯涩的记忆中搜索人名的时候我才想起不久前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3、 但因南京政府在广延度、综合度和强度方面存在着无法克服的障碍 ,再加上中央心存敷衍及地方财源的枯涩 ,最终制约了废苛减赋运动的深入
    4、 “觉慧,你刚才在说什么? 你这样起劲,”剑云进来便用他的枯涩的声音问道。
    【反义词】 1.枯涩 - 流畅

    【流畅】释义:

  • 流利通畅;顺畅。

    《宋书·徐湛之传》:“湛之善於尺牘,音辞流畅。”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张珙﹞自言夙兴必拜数十,老人血气多滞,拜则支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孙犁《澹定集·读作品记(四)》:“宗璞的文字,明朗而有含蓄,流畅而有馀韵,于细腻之中,注意调节。”


  • 【相关词】 “冢中枯骨” 《枯木怪石图》 一将功成万骨枯 一岁一枯荣 一聚枯骨 万骨枯 三尺枯桐 世路荣枯 严枯 伤枯 偏枯 偏枯对 冢中枯骨 凋枯 凡枯 功成骨枯 华枯 嘘枯 嘘枯吹生 夏枯草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