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枯竭
【全拼】 kūjié
【释义】
  • 干涸。

    汉王充《论衡·效力》:“江河之水,驰涌滑漏,席地长远,无枯竭之流,本源盛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一》:“济水当王莽之世,川瀆枯竭。”唐康骈《剧谈录·狄惟谦请雨》:“属州境亢阳,涉歷春夏,数百里水泉农亩,无不耗斁枯竭。”宋欧阳修《论救赈江淮饥民札子》:“风闻江淮以南今春大旱,至有井泉枯竭,牛畜瘴死,鸡犬不存之处。”毛志成《啊,黄河长江的子孙》诗:“在东方苍茫的云水之中,映出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她正用黄河长江那永不枯竭的乳汁,哺育自己的千万子孙。”

  • 谓饥肠。指枵腹。

    宋苏舜钦苏舜元《悲二子联句》:“恰旅重江间,正值大饥节……又无执饮人,及时沃枯竭。”

  • 匮乏;竭尽。

    沈从文《顾问官》:“军中饷源既异常枯竭,收入不敷分配,因此一切用度都来自对农民的加重剥削。”刘湛秋《新诗话》:“而那种矫揉造作、故弄玄虚,或情感枯竭、形若槁木者,未得诗中三昧。”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九:“税收任务完成了,工商界的资金也就枯竭了。”

  • 【例句】 1、岁月逐渐使精力和希望枯竭了。
    2、 倘若外援枯竭, 形势将极为严重.
    3、 她的生命力在慢慢枯竭(她快死了).
    4、 水源都枯竭了。
    【近义词】 1. 枯竭 - 干涸

    【干涸】释义:

  • 水量枯尽,多用于河道、池塘。《晋书·范汪传》:“玄冬之月,沔汉乾涸,皆当鱼贯而行,排推而进。”明田艺衡《留青日札·江枯》:“嘉靖丁未,自夏至冬浙江潮汐不至,水源乾涸,中流可泳而渡。”沈从文《新湘行记》:“我站在干涸的石滩间,远望来处一切。”

  • 【反义词】 1.枯竭 - 充沛

    【充沛】释义:

  • 充足而旺盛。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同胞三鼎甲》:“俟元气充沛,自当超两弟而上之。”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二章:“文思充沛的,洋洋洒洒涂抹上千把字。”浩然《艳阳天》第八四章:“她把充沛的精力全部投到工作劳动上,投到为别人、为农业社的奔波上。”


  • 【相关词】 “冢中枯骨” 《枯木怪石图》 一将功成万骨枯 一岁一枯荣 一聚枯骨 万骨枯 三尺枯桐 世路荣枯 严枯 伤枯 偏枯 偏枯对 冢中枯骨 凋枯 凡枯 功成骨枯 华枯 嘘枯 嘘枯吹生 夏枯草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