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恐怖
【全拼】 kǒngbù
【释义】
  • 感到可怕而畏惧。

    《六韬·略地》:“城人恐怖,期将必降。”《后汉书·董卓传》:“帝见卓将兵卒至,恐怖涕泣。”宋张师正《括异志·蔡侍禁》:“蔡氏举族大恐怖,虽白昼不敢正视。”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六郎》:“许初闻甚骇,然亲狎既久,不復恐怖。”闻一多《最后一次的讲演》:“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 谓令人畏惧。

    郭小川《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这个岛呵!三分恐怖,七分神秘。”

  • 威胁;恫吓。

    《公羊传·庄公三十一年》“威我也”汉何休注:“以威恐怖鲁也。”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胸怀,乃来家间恐怖妇女为何耶?”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鬼无所栖,乃来与我争屋,时时现恶状,恐怖小儿女。”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这一世界中人,会轻蔑,憎恶,压迫,恐怖,杀戮别一世界中人。”

  • 【例句】 1、在好奇心驱使下忘了一切恐怖
    2、 核战争的恐怖状况连想都不敢想.
    3、 他努力克制自己恐怖心理。
    4、 我受到一种恐怖感觉的袭击。
    【近义词】 1. 恐怖 - 可怕

    【可怕】释义:

  • 使人害怕。

    唐韩愈《县斋有怀》诗:“气象杳难测,声音吁可怕。”宋苏轼《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茅盾《子夜》四:“枪声在这小房间里更显得惨厉可怕。”

  • 只怕。

    唐李涉《送颜觉赴举》诗:“居然一片荆山玉,可怕无人是卞和。”

  • 2. 恐怖 - 可骇

    【可骇】释义:

  • 令人惊讶;令人震惊。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李太白得仙》:“道士於碧雾中跨赤虬而去,太白耸身健步追及,共乘之而东去,此亦可骇也。”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由于战争破坏,人口遭受可骇的损失。”

  • 3. 恐怖 - 恐惧

    【恐惧】释义:

  • 畏惧,害怕。

    《易·震》:“洊雷,震,君子以恐惧脩省。”《史记·秦始皇本纪》:“诸侯恐惧,会盟而弱秦。”唐杜甫《留花门》诗:“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明郎瑛《七修类稿·奇谑一·参政梦》:“傍有大水漫漫,心甚恐惧。”老舍《骆驼祥子》二:“希望使他快活,恐惧使他惊惶。”

  • 4. 恐怖 - 恐慌

    【恐慌】释义:

  • 惊惶不安。

    巴金《家》十二:“这个时候高家的主人们才恐慌起来。”钱锺书《围城》二:“方鸿渐看大势不佳,起了恐慌。”

  • 【相关词】 ’‘恐龙 ’‘恐龙’  宇宙恐惧症  选择恐惧症 《一级恐惧》 《与恐龙共舞》 《恐怖》 《恐怖游轮》 三眼恐龙虾 与恐龙同行 临死不恐 临难不恐 争先恐后 争前恐后 劫恐 又恐琼楼玉宇 反恐 反恐战争 反恐精英 只恐夜深花睡去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