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旷阔大。
唐元稹《游碧涧寺》诗:“空阔长江碍铁围,高低行树倚巖扉。”《三国演义》第四八回:“操见南屏山色如画,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覷乌林,四顾空阔,心中欢喜。”冰心《寄小读者》十六:“只是没有围墙,空阔有余,深邃不足。”
指空间;天空。
宋姜夔《庆宫春》词:“双桨蓴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元刘君锡《来生债》第一折:“谁言空阔无神道,霹靂雷声那里来?”
豁达;旷远。
唐元稹《八骏图诗》:“穆满志空阔,将行九州野。”唐无名氏《洞箫赋》:“对吟空阔之情,復感神仙之术。”
空泛,无边际。
明唐顺之《祭丘思庵文》:“自余少时,颇负迂僻。空阔乎寥廓之翔,而泥滓乎乡人之处。”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阳货篇六》:“其説规模甚大,却空阔,令人无入手处。”
【宽阔】释义:
宽敞开阔;宽大。
宋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焦生见亡妻》:“妻行渐急,恐失之,遂鞭驴而往东南,见道路宽阔。”《元典章·刑部十六·禁影占富户不交当差》:“本省所辖地面宽阔,人民众庶。”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二:“洞中始犹宽阔,继乃逼仄,俯行约里许又出一洞。”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杨旭宽阔的圆脸,在手电筒一映之下显得异常苍白。”
宽度和长度。
蒋光慈《短裤党》三:“李金贵和邢翠英住的是楼底下靠着后门的一间,宽阔都不过五六尺的样子。”
【开阔】释义:
形容面积或空间范围宽广。
唐韩愈《南山诗》:“前低划开阔,烂漫堆众皱。”《再生缘》卷二十:“银鑾殿后共有三十一带楼房,殿宇三十餘间开阔,东西俱有花园。”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他如用这画法于攻打偶像,使之漫画化,就更有意义而且路也更开阔。”
形容思想或心胸开朗。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学者能如是观理,胸襟不患不开阔。”《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我做一首口号,也刻在后面,等别人看见的,晓得我心事开阔,不比他们猥琐的。”丰村《美丽》:“她容易急躁,容易冲动,而心胸又不是那么开阔。”
使开阔。
徐特立《延安新教育学会致函陶行知先生》:“先生手执这面大旗,披荆斩棘,为中国乡村教育运动开阔了一条大路。”《上海滩》1988年第12期:“她努力地看,努力地听,使自己开阔眼界。”
形容声音洪亮。
萧军《八月的乡村》二:“不甚遥远的山下面河水的流动,有着暄扰和开阔的响声。”萧军《五月的矿山》第八章:“一阵开阔的轰笑声使这整个的小坑洞都震响了。”
【空旷】释义:
空寂。
《后汉书·左雄传》:“官寺空旷,无人案事,每选部剧,乃至逃亡。”
空寂广阔。
唐鲍溶《沙上月》诗:“水文不上烟不荡,平平玉田冷空旷。”清吴敏树《九日鹿角登高》诗序:“秋之气清以肃,氛雾收而天高,田禾毕登,原野空旷。”瞿秋白《饿乡纪程》八:“一片空旷的冬原,衰草都掩没在白云里。”
指广阔的地方。
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犹疑帝轩辕,张乐就空旷。”
【辽阔】释义:
亦作“辽濶”。
1.宽广博大。晋葛洪《抱朴子·塞难》:“所得非所欲也,所欲非所得也,况乎天地辽阔者哉!”唐刘知几《史通·六家》:“寻《史记》疆宇辽阔,年月遐长,而分以纪传,散以书表。”清方文《答邢孟贞江上见怀》诗:“楚江辽濶坐相失,令人转恨檣乌飞。”清恽敬《答张翰丰书》:“为别三载矣,中间时一通问,不尽欲言,辽濶之忱,如何能置?”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对着这雄伟辽阔的大海,林道静几天来紧紧压缩着的痛苦的心,渐渐舒展开来了。”
犹辽远。
唐白行简《李娃传》:“幸接欢笑,不知日之云夕,道里辽阔,城内又无亲戚,将若之何?”参见“辽远”。
犹久远。
唐柳宗元《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不敏启》:“斯道遁去,辽阔千祀。”
指相去甚远,差别很大。
《北史·韩显宗传》:“若欲取况古人,班马之徒,固自辽阔。若求之当世,文学之能,卿等应推崔孝伯。”唐韦应物《寇季膺古刀歌》:“世人所好殊辽阔,千金买铅徒一割。”
【狭小】释义:
狭隘窄小。
《淮南子·俶真训》:“牛蹏之涔,无尺之鲤;块阜之山,无丈之材……皆其营宇狭小,而不能容巨大也。”瞿秋白《乱弹·谈谈“三人行”》:“尤其是小私有者和小生产者的生活,使他的眼界特别狭小。”
犹浅陋、贫乏。
《明诗纪事丙籤·马中锡》引明孙绪《沙溪集》:“东田诗……雄浑深沉,无急蹙狭小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