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坑害
【全拼】 kēnghài
【释义】
  • 陷害;用狡诈、狠毒手段使人受损。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天杀的竇家兄弟!坑害了我。”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他要坑害人可便当,不拘在哪里说几句话,你吃了亏还不知道这事从哪儿说起,究竟是谁的过。”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劳动的开端》:“他们勾结反动官衙,盗卖资材,假报工名,还印发‘鬼票’,坑害工人。”

  • 【例句】 1、他否认坑害过物主。
    2、 我可以对你忠心到底,而不至于坑害一个好人。
    3、 严格禁止坑害勒索群众。
    4、 一切企业事业单位,一切经济活动和行政司法工作,都必须实行信誉高于一切,严格禁止坑害勒索群众。
    【近义词】 1. 坑害 - 构陷

    【构陷】释义:

  • 诬陷。

    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中:“卢既藉恩宠,屡诉才干(杜才干)枉见构陷。”《宋史·张士逊传》:“憸人构陷善良,以摇朝廷,姦伪一开,亦不能自保矣。”鲁迅《准风月谈·归厚》:“我就是常看造谣专门杂志之一人……看他有怎样出奇的幻想,怎样别致的描写,怎样险恶的构陷。”

  • 搆陷:谓捏造罪名加以陷害。

    《后汉书·顺帝纪》:“王圣等惧有后祸,遂与丰京等共搆陷太子,太子坐废为济阴王。”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三:“梁松由是恨援,死后搆陷,至妻子不敢归葬。”《清史稿·睿亲王多尔衮传》:“搆陷威逼,使肃亲王不得其死。”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地主官僚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丑恶,实在远超出于文学家最深刻的‘搆陷别人的罪状’!”

  • 2. 坑害 - 诬害

    【诬害】释义:

  • 捏造事实来陷害。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太祖时,郭进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通河东刘继元,将有异志者。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叶紫《星》第四章四:“为什么世界上偏偏有这样一些不开通的人呢?他们为什么只专门造谣,诬害呢?”

  • 3. 坑害 - 谋害

    【谋害】释义:

  • 谋划杀害或陷害。

    晋潘岳《西征赋》:“籍含怒於鸿门,沛跼蹐而来王。范谋害而弗许,阴授剑以约庄。”明张居正《议处黔国公沐朝弼疏》:“朝弼乃不知感恩省改,作恶愈甚,谋害亲子,擅杀无辜,揆其情罪,处死不枉。”刘绍棠《田野落霞》:“包司令让国民党给谋害了。”

  • 4. 坑害 - 谗谄

    【谗谄】释义:

  • 谗毁和谄谀。

    《礼记·儒行》:“适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諂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何危也,而志不可夺也。”唐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诗:“椒兰争妬忌,絳灌共谗諂。”郭沫若《屈原》第二幕:“[楚怀王]你说别人都是谗谄奸佞,只有你一个人是忠心耿耿,我都可以容恕你。”

  • 好谗谮谄谀之人。

    《楚辞·天问》:“何恶辅弼,谗諂是服?”王逸注:“言紂憎辅弼,不用忠直之言而事用諂谗之人。”明高濂《玉簪记·奏策》:“殿陛除谗諂,畿甸轻科敛。”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康拉德﹞比见细人蔽明,谗諂害聪,凡人营营,多猜忌中伤之性,则渐冷淡。”

  • 5. 坑害 - 陷害

    【陷害】释义:

  • 陷于重刑。

    《汉书·武帝纪》:“朕閔众庶陷害,欲刷耻改行,復奉正义,厥路亡繇。其赦雁门、代郡军士不循法者。”

  • 谓重惩。

    《北齐书·厍狄干传》:“法令严肃,吏人贴服,道不拾遗。凡有细过,士文必陷害之。”

  • 设计害人。

    《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此诸为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眦之忿,滥入党中。”《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不知那位神仙救了这花,却又被那廝借此陷害。”巴金《秋》二七:“它们不是依旧证明他所爱的这个家充满了阴谋、倾轧、争夺、陷害吗?”

  • 【相关词】  土库曼斯坦达尔瓦扎天然气坑洞 一个坑 一个萝卜一个坑 丁坑 万人坑 不卑不坑 东坑 九坑 俄罗斯西伯利亚米尔钻石矿坑 入坑 兵马俑坑 凹坑 千人坑 占着茅坑不拉屎 取土坑 品字坑 土坑 土库曼斯坦达尔瓦扎天然气坑洞 坑。 坑三姑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