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刻日
【全拼】 kè rì
【释义】
  • 限定日期。刻,通“剋”。

    唐王建《东征行》:“相国刻日波涛清,当朝自请东南征。”《宋史·张浚传》:“时金人屯重兵于河南,为虚声胁和,有刻日决战之语。”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一折:“将某左迁江州司马,刻日走马之任。”

  • 犹即日。

    《清史稿·德宗纪二》:“趣盛宣怀芦汉铁路刻日兴工。”孙犁《澹定集·同口旧事》:“信中说:已经给我找到一个教书的位子,开学在即,希望刻日赴保定。”

  • 【例句】 1、最初,我头脑里没有任何宗教观念;后来,我忘记把安息成长痕来区别周数,所以根本就不知道哪天是哪天了。
    2、 决战
    3、 汤姆拿这把刀在碗橱上乱了一阵,正准备在衣柜上动手的时候,却被唤去换衣服,准备上主学校。
    4、 经文护符匣两个小皮匣子之一,每一个内装有着希伯来经文引文的羊皮纸片,由正教派和保守派犹太男子在晨祷时,一个佩在前额上,另一个佩在左臂上,但安息和节不佩带
    【近义词】 1. 刻日 - 期限

    【期限】释义:

  • 限定的一段时间。

    《隶释·汉郎中郑固碑》:“以疾錮辞,未满期限。”南朝梁刘孝威《思归引》:“乘障无期限,思归安可论!”宋司马光《遗表》:“丰岁穀贱,已自伤农,又迫於期限,不得半价,尽糶所收,未能充数。”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你不预备下船隻,可不误了我的期限。”王西彦《古屋》第三部五:“我们以三个月为期限,让我做一次试验。”

  • 指时限的最后界线。

    唐元稹《赠乐天》诗:“垂老相逢渐难别,白头期限各无多。”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

  • 2. 刻日 - 限期

    【限期】释义:

  • 指定的不许超过的日期。

    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二折:“[解子云:]误了限期,使不的。”清周亮工《复何匡山书》:“限期既迫,恐难再滞。”郑观应《盛世危言·纺织》:“况换约之限期以十年,届期毅然行之,必有成效。”

  • 【相关词】 《二刻拍案惊奇》 《敦刻尔克》 《最后一刻》 一刻 一刻千金 一刻钟 一时一刻 一时三刻 一时半刻 三刻 丛刻 严刻 丰取刻与 丹楹刻桷 任刻 仿刻 传刻 伤刻 佩刻 侵刻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