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刻漏
【全拼】 kè lòu
【释义】
  • 古计时器。以铜为壶,底穿孔,壶中立一有刻度的箭形浮标,壶中水滴漏渐少,箭上度数即渐次显露,视之可知时刻。

    汉荀悦《汉纪·哀帝纪上》:“刻漏以一百二十为度。”按,《汉书·哀帝纪》作“漏刻以百二十为度”。颜师古注:“旧漏昼夜共百刻,今增其二十。”唐杜甫《冬末以事之东都湖城东因为醉歌》:“岂知驱车復同轨,可惜刻漏随更箭。”《明史·天文志一》:“明太祖平元,司天监进水晶刻漏,中设二木偶人,能按时自击鉦鼓。”清沉初《清西笔记·纪职志》:“交泰殿大鐘,宫中咸以为準。殿三间,东间设刻漏一座。”古代刻漏之法,分刻多寡不一。参阅《续通志·天文六》。

  • 【例句】 1、
    2、 掌知
    3、 作为计时器,的使用比日晷史为普遍。
    4、 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原理,观测壶中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
    【相关词】 《二刻拍案惊奇》 《敦刻尔克》 《最后一刻》 一刻 一刻千金 一刻钟 一时一刻 一时三刻 一时半刻 三刻 丛刻 严刻 丰取刻与 丹楹刻桷 任刻 仿刻 传刻 伤刻 佩刻 侵刻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