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刻毒
【全拼】 kèdú
【释义】
  • 刻薄狠毒。

    《老残游记》第十三回:“各处鴇儿的刻毒,真如一个师父传授,总是一样的手段。”柔石《为奴隶的母亲》:“老妇人似乎还有许多刻毒的锐利的话,可是秀才走远开听不见了。”徐迟《狂欢之夜》:“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诗人们不约而同地都写讽刺诗了。都尖锐地、刻毒地嘲弄现状。”

  • 【例句】 1、西特尼科夫也到这来了,他的脸上带一种轻蔑的冷笑,口里任意发出刻毒的批评。
    2、 我们不喜欢他刻毒的性情。
    3、 他一生从来没有这么刻毒,这么凶残,这么冷酷的心情。
    4、 关于玛莎阿姨的身材,他说的话真刻毒
    【近义词】 1. 刻毒 - 冷酷

    【冷酷】释义:

  • 待人冷淡苛刻。

    茅盾《色盲》二:“他想到赵筠秋的家世,一幅官僚家庭的黑暗而冷酷的活动影片便呈现在眼前。”巴金《一场挽救生命的战斗》:“副主任医师后来对人说,他做了十一年的外科医生,看见过不少的人死,已经变得很冷酷了。”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时间和数字是冷酷无情的,象两条鞭子,悬在我们的背上。”

  • 2. 刻毒 - 刻薄

    【刻薄】释义:

  • 冷酷无情。

    《史记·商君列传论》:“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司马贞索隐:“刻,谓用刑深刻。薄,谓弃仁义,不悃诚也。”《周书·儒林传·乐逊》:“夫政之於民,过急则刻薄,伤缓则驰慢。”《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张委﹞原是个宦家子弟,为人姦狡诡譎,残忍刻薄。”巴金《秋》三九:“她又不是没有钱,做事情为什么要这样刻薄?”沈从文《泥涂》:“你不要说那种看不起我们的刻薄话。”柯灵《香雪海·我们曾经生活在泥淖里》:“最后听到独眼龙刁钻刻薄的一席话,才把她送上死路。”

  • 克扣;刻剥。

    《旧唐书·李实传》:“实知留后,刻薄军士衣食,军士怨叛。”

  • 3. 刻毒 - 尖刻

    【尖刻】释义:

  • 犹深刻。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九·月泉吟社》:“诗传者六十人,清新尖刻,别自一家。”

  • 尖利;刻薄。

    鲁迅《华盖集续编·我还不能“带住”》:“我自己知道,在中国,我的笔要算较为尖刻的,说话有时也不留情面。”赵树理《“锻炼锻炼”》:“王盈海说话要比王聚海、王镇海都尖刻。”宗璞《红豆》:“‘再见,我的玫!我的女诗人!我的女革命家!’他最后几句话,语气非常尖刻。”

  • 4. 刻毒 - 尖酸

    【尖酸】释义:

  • 刁钻;刻薄。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外貌解劝之中,带些尖酸讥评。”清李渔《意中缘·卷帘》:“有几个尖酸少年要看他面貌,故意造出一段流言。”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曾思懿(尖酸地):‘我看画得才好呢!真的,多雅致!’”

  • 用刻薄的话讥刺人。

    《西游补》第九回:“老孙当初在莲花洞里,原不该钻坏了他的寳贝。这个老头儿,今日反来尖酸我了。”

  • 烦琐迂腐。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南郭秀才》:“伏以咬文嚼字,秀才当行;拙口笨腮,农人本色。冠既带夫平顶,礼休重乎尖酸。”

  • 5. 刻毒 - 苛刻

    【苛刻】释义:

  • 严厉刻薄。

    《韩非子·内储说下》:“大不事君,小不事家,以苛刻闻天下。”《汉书·成帝纪》:“崇宽大,长和睦,凡事恕己,毋行苛刻。”宋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上进札子》:“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贄諫之以忠厚。”茅盾《春蚕》四:“原来那三十多九水路远的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洋种茧一担只值三十五元,土种茧一担二十元,薄茧不要。”

  • 【相关词】 《二刻拍案惊奇》 《敦刻尔克》 《最后一刻》 一刻 一刻千金 一刻钟 一时一刻 一时三刻 一时半刻 三刻 丛刻 严刻 丰取刻与 丹楹刻桷 任刻 仿刻 传刻 伤刻 佩刻 侵刻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