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渴念
【全拼】 kěniàn
【释义】
  • (形声。从水,曷声。本义:水干)

  • 口渴

    渴,饥渴。——《广韵》

    苟无饥渴。——《诗·王风·言子于役》

    载饥载渴。——《诗·小雅·采薇》

    日高人渴漫思茶。——宋·苏轼《浣溪沙》

    又如:好渴;当你渴的时候到罐子那里去喝水

  • 比喻迫切

    饥渴而顿踣。——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思贤如渴。——《三国志·诸葛亮传》

    除烦渴之疾。——明·刘基《苦斋记》

    又如:渴仰(非常仰慕);渴懑(非常抑郁);渴见(急望见到);渴贤(迫切地慕求贤才)

  • 【例句】 1、这可能是发高烧时的渴念,不眠之夜的幻梦,谵妄发作时的反应;
    2、 他不在身边唯使她愈益渴念
    3、 往昔对他的热爱与渴念又全涌上她心头。
    4、 渴念之极
    【近义词】 1. 渴念 - 仰望

    【仰望】释义:

  • 抬头向上看。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夜来峰顶大雪,亟出屋后仰望。自香炉峰以上皆为雪覆,如银堆砌。”王统照《号声》:“我仰望黑空中闪缀的星光,默默地想着。”

  • 敬仰期望。

    《孟子·离娄下》:“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续资治通鉴·元武宗至大元年》:“陛下纵不自爱,独不思祖宗付托之重,天下仰望之切乎?”陈毅《延安宝塔歌》:“高耸入云端,塔顶指方向。红日照白雪,万众齐仰望。”

  • 犹言企及,盼望达到。

    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一:“艺祖皇帝深知此理者也,岂汉、唐所可仰望哉!”《初刻拍案惊奇》卷九:“那杏园中花卉之奇,亭榭之好,诸贵人家所不能仰望。”

  • 2. 渴念 - 企盼

    【企盼】释义:

  • 盼望。

    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唐使南来,国民咸以平和有望……企盼尤殷。”

  • 3. 渴念 - 孺慕

    【孺慕】释义:

  • 《礼记·檀弓下》:“有子与子游立,见孺子慕者,有子谓子游曰:‘予壹不知夫丧之踊也,予欲去之久矣,情在于斯,其是也夫。’”郑玄注:“丧之踊,犹孺子之号慕。”后谓对父母的哀悼、悼念为“孺慕”。

    《陈书·孝行传·司马暠》:“年十二,丁内艰,孺慕过礼,水浆不入口,殆经一旬。”宋王安石《祭张安国检正文》:“君孝至矣,孺慕以至死。”清杨潮观《寇莱公思亲罢宴》:“相公,我在家不敢常提起,也只怕你孺慕终朝泪不乾。”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章:“子桓之作则宛转哀鸣,孺慕正深,极力的写着‘其物如故,其人不存’的悲感。”

  • 对父母的孝敬。

    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二·慈安皇太后圣德》:“毅皇帝孝事太后,能先意承志,太后抚之亦慈爱备至,故帝终身孺慕不少衰。”

  • 爱戴;怀念。

    《后汉书·伏湛侯霸等传赞》:“湛霸奋庸,维寧两邦。淮人孺慕,徐寇要降。”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册文》:“充穷靡寄,孺慕奚凴。”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四》:“葵庵亦以考察去,百姓皆孺慕,送者拥路,至不得行。”郭沫若《青年时代·初出夔门》:“但一出四川,外面的情形却不见得比四川进步得怎样。而在种种的观感上,反在不识不知之间引起了对故乡的孺慕。”

  • 【相关词】 临渴之掘 临渴掘井 临渴穿井 以渴服马 倾渴 剧渴 口渴 四、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如渴如饥 如饥似渴 如饥如渴 害渴 尘渴 干渴 很渴 忍饥受渴 怀渴 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