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可以实现。
《礼记·祭义》:“养可能也,敬为难。”孔颖达疏:“供养父母可能为也,但尊敬父母是为难也。”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一章:“真正不表示态度的文艺,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能否。
清顾炎武《不其山》诗:“为问黄巾满天下,可能容得郑康成?”清黄遵宪《雁》诗:“可能沧海外,代寄故人书?”
也许。
唐韩偓《偶题》诗:“萧艾转肥兰蕙瘦,可能天亦妬馨香!”宋李清照《渔家傲》词之二:“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巴金《里昂》:“一位女主人在席上递给我一件礼物,可能是一本书,一本画册,或者一本照相簿。”
能成事实的属性;可能性。
巴金《灭亡》第五章:“要不是杜大心昨天亲眼在这里看见那件事,那么他一定不相信会有发生惨剧的可能。”杨朔《征尘》:“战士的脚步也显得摇晃不定,似乎随时都有被大风吹倒的可能。”
【也许】释义:
或许。表示不很肯定。
《孽海花》第三三回:“也许矮子今天就来。去不得,去不得!”刘大白《收成好》诗:“今年晴雨多调匀,也许多收几担稻。”巴金《春》一二:“她也许是被希望鼓舞着,也许是被焦虑折磨着。”
【大概】释义:
亦作“大槩”。大致的内容,大体的情况。
宋欧阳修《真州东园记》:“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我书其大概焉。”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
表示不很精确的估计。
柔石《人鬼和他底妻的故事》:“这样,他底生活却很优渥地维持着了,大概有十数年。”
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二来又忝在同班,将来补选了,大概总在一处。”曹禺《北京人》第三幕:“大概杜家老太爷已经断了气了,我瞧瞧去。”
一般的,普通的。
《儒林外史》第四八回:“要求老师不认做大概学里门生,竟要把我做个受业弟子才好。”
【恐怕】释义:
畏惧。
《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心惊恐怕牛羊吼,头痛生曾(憎)乳酪毡。”《前汉书平话》卷下:“御案上,太后见刘泽身长一丈,状貌如神,有恐怕之意。”《西游补》第三回:“当时天里嚷住,我们也有些恐怕。”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战争固为他们所反对,但是他们也不恐怕战争。”
副词。表示估计、担心或疑虑。
《朱子语类》卷八九:“问丧礼制度节目,曰:‘恐怕《仪礼》也难行。’”《儒林外史》第十五回:“这鞋和衣服,恐怕路上冷,早晚穿穿。”巴金《家》七:“那时候恐怕也说不上爱。他们两个不过年纪相当,性情投合罢了。”
【或者】释义:
或许,也许。
《左传·僖公十九年》:“今邢方无道,诸侯无伯,天其或者欲使卫讨邢乎?”《孟子·公孙丑下》:“昔者辞以病,今日弔,或者不可乎?”宋苏洵《田制》:“数世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復於贫,而彼尝已过吾限者,散而入於他人矣,或者子孙出而分之,以为几矣。”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文王在时,天下三分已有其二。若到武王伐商之时,文王若在,或者不致兴兵。”老舍《骆驼祥子》十四:“假若虎妞是个男子,当然早已成了家,有了小孩,即使自己是个老鳏夫,或者也就不这么孤苦伶仃的了。”
有人;有些人;某人。
《南史·张瓌传》:“居室豪富,伎妾盈房,或者讥其衰暮畜伎。”唐元结《自述三篇序》:“有惑而问曰:‘子其隐乎?’对曰:‘吾岂隐者邪?--愚者也,穷而然尔。’或者不喻,遂为《述时命》以辩之。”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汤岐公自行宫留守出守会稽,朝士以诗送行甚众。周子充在馆中,亦有诗而亡之。岐公以书再求曰:‘顷蒙赠言,乃为或者藏去。’子充极爱其遣辞之婉。”
连词。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或者因一句话上,成就了一家儿夫妇;或者因一纸字中,拆散了一世的姻缘。”李準《李双双小传》一:“村里街坊邻居,老一辈人提起她,都爱叫她‘喜旺家’,或者‘喜旺媳妇’,年轻人只管她叫‘喜旺嫂子’。”
【或许】释义:
也许。
宋欧阳修《答原父》诗:“风舲或许邀,湖緑方灩灩。”柔石《二月》五:“你或许要怪我浪费你有用的光阴。”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六:“秦妈妈和她商量,还是早点找生活做,或许会好些。”
【一定】释义:
一经制定;一经确定。
汉贾谊《论时政疏》:“地制一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韵气一定,故餘声易遣。”宋陈亮《书林勋本政书后》:“然后勋所定之制,可以一定而不易,庶几勋之志也。”《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因他性子执拗,主意一定,佛菩萨也劝他不转,人皆呼为拗相公。”
固定不变;注定。
《淮南子·原道训》:“故士有一定之论,女有不易之行。”明薛瑄《道论》中篇:“人之子孙,富贵贫贱,莫不各有一定之命。”
规定的,确定的。
《晋书·杜预传》:“故遂表树开道,为一定之制。”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限字则四六排偶之文是已。语有一定之字,字有一定之声。”老舍《二马》第五段三:“人事,爱情,永远是没系统的,没一定的!”
必然;确实无疑。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那杨六郎一定饶了我。”明王九思《中山狼》:“恰纔有一箇狼走将这里来了,你一定看见来。”丁玲《韦护》第二章八:“我们仿佛是在骄傲,然而却一定有许多内行人在讥笑我们了。”
表示坚决。多用于第一人称。
茅盾《喜剧》:“有要紧事,一定要见一见。”曹禺《雷雨》第三幕:“我们明天一定走,离开这儿。”
某种程度的;适当的。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她注意的是这女孩子的相貌的变化,和如何使她具有一定的学历。”马南邨《燕山夜话·初生之犊不怕虎》:“只要脑子和身体各部分相应的官能担负得了,并不勉强,就可以进行一定的学习和锻炼。”
特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十一:“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老舍《正红旗下》三:“历史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总会有人,象二哥,多看出一两步棋的。”
犹统一。
宋欧阳修《苏氏文集序》:“唐衰兵乱,又百餘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摺》:“令群臣具名上表,咸革旧习,黽勉维新;否则自陈免官,以激厉众志,一定舆论。”
【应该】释义:
表示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
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三折:“这搭儿里问甚好共歹,也是我年月日时衰,应该。”清李渔《巧团圆·争继》:“此来不为别事,只因老舅没有公郎,应该是外甥承继,故此选了吉日,把小儿送上门来。”洪深《五奎桥》:“快去喊他来。他种的田也在桥东面,应该有分的。”
【肯定】释义:
承认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真实性,与“否定”相对。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应该肯定我们的一切,只应该肯定正确的东西;同时,也不应该否定我们的一切,只应该否定错误的东西。”冰心《寄小读者》十二:“我死心塌地的肯定了我们居住的世界是极乐的。”浩然《艳阳天》第一一三章:“萧长春听出这些议论话里有话,知道有人给他们煽了风,也就更肯定了自己的估计。”
表示承认的;正面的,与“否定”相对。
沙汀《闯关》二:“一科科长取消了他的肯定的答复,开始从这个新的变化估计起敌情来了。”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李思忠同志又答应了句肯定的话,第二天就移到下边新决定的坝基上重新开了工。”
一定;毫无疑问。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一章:“他暗暗想道:‘师长到前面来,肯定同本团失去了一○○高地有关,否则,为什么要亲自来呢?’”浩然《艳阳天》第一○五章:“地里长着的麦子,肯定又被这风雨压倒不少,不晴天,不开风,也要霉烂。”金近《早回来的燕子》:“明年啊,这里肯定又有什么新的变化了。”
确定;明确。
王西彦《夜宴》五:“自从自己和华大容先生的关系肯定下来以后,她对别人的态度就有些冷淡了。”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怎能算了呢?’她见他那样毫不在乎的神情,心里有点急了,声音也变得严峻了,一定要他明天带到厂里还给陶阿毛,讲的很慢,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讲出来的,语调十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