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别人说;根据传言。
《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一个姓顾名綮号肯堂,浙江绍兴人。据説这人是前纪大将军的业师。”老舍《骆驼祥子》七:“他莫名其妙孔圣人到底是怎样的人物,不过据说是认识许多的字,还挺讲理。”
表示别人虽有此说,其实不然之意。
鲁迅《伪自由书·出卖灵魂的秘诀》:“这据说是‘征服中国的唯一方法’。”
【传说】释义:
辗转述说。
唐司空图《商山》诗之二:“关头传説开元事,指点多疑孟浩然。”《英烈传》第四一回:“这树向来传説是无烟木,火中烧着时,只有焰,却无烟。”清汪懋麟《寄苕文兄》诗:“吴人好事竞传説,尽道此翁怀抱好。”杨朔《铁骑兵》:“包头的百姓纷纷传说八路军有一团人来攻城,差一点把城攻破。”
转告。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有话我替你传説。”《醒世姻缘传》第八回:“你两个到家时,见了大婶,传説是我嘱咐。”
指民间长期流传下来的对过去事迹的记述和评价等。
唐韩愈《谁氏子》:“神仙虽然有传説,知者尽知其妄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传说之所道,或为神性之人,或为古英雄,其奇才异能神勇为凡人所不及,而由于天授,或天相者,简狄吞燕卵而生商,刘媪得交龙而孕季,皆其例也。”闻一多《端节的历史教育》:“据另一传说,竞渡的风俗起于越王勾践,那也不可靠。”
指解经的书。
《汉书·艺文志》:“於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説,皆充祕府。”《晋书·礼志上》:“臣以为今宜参采《礼记》,略取传説,补其未备,一其殊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诗序则同义,传説则异体,总其归涂,实相枝干。”
【传闻】释义:
非亲见亲闻,而出自他人的转述。亦指所传闻的事。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楚庄王》:“《春秋》分十二世以为三等:有见,有闻,有传闻;有见三世,有闻四世,有传闻五世。”唐刘知几《史通·采撰》:“讹言难信,传闻多失。”清孙枝蔚《客中吟》诗之三:“传闻山有虎,僮僕怯前行。”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这都是传闻之词,检查一下历史记载,并非如是。”
【听说】释义:
听我所说。
《坛经·忏悔品》:“汝等听説,令汝等於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
听人所说。
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三:“宋子京知定州,日作十首《听説中山好》,其一云:‘听説中山好,韩家閲古堂,画图新将相,刻石好文章。’”《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公子听説,恐怕朋友笑话,即便起身回店。”丁玲《奔》:“去年的收成听说很好,不晓得回去弄它几亩田种种弄得到不?”
方言。听话。参见“听説听道”。
【外传】释义:
古代经学家称广引事语、推演本义的书为“外传”,与专主解释经义的“内传”相对。如《春秋左传》为内传,《国语》为外传;《诗》有《韩诗外传》,《春秋》又有《穀梁外传》、《公羊外传》等。
汉王充《论衡·案书》:“《国语》,《左氏》之外传也。《左氏》传经,辞语尚略,故復选録《国语》之辞以实。”三国吴韦昭《国语解叙》:“﹝左丘明﹞以为《国语》。其文不主於经,故号‘外传’。”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高定,贞公郢之子也。为《易》……著外传二十三篇。”
传记文的一种。为史书所不载的人物立传;或于正史外另为作传,记其遗闻逸事,都叫外传。如《汉武外传》、《飞燕外传》等。
宋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序》:“摭旧老之所説,必稽事实;约前史之类例,动求劝诫。乡曲小辨,略而不书;与正史差异者,并存而録之,则别传、外传比也。”《红楼梦》第二三回:“想毕,便走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説,并那飞燕、合德、则天、玉环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孝敬寳玉。”姚华《论文后编》:“人以行殊,艺由类别,亦各为传,其附於文人名士者,虽颇似注,然亦以传名。其数之相比,常有不同:曰列传,言伦次也;曰汇传,言会归也;曰合传,数人一传也;曰别传、外传,一人数传也;曰附传,隶於他人也;曰託传,假设其人,亦借以赋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