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异;惊奇。
《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纔生三日,进与大王;纔见之,非常惊讶。世间丑陋,生於贫下。”宋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石中获小龟》:“其截处,中心空虚,有物在其内,微动。崔与李惊讶之。”《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那亲眷们看见,无不惊讶,嘆道:‘怎么就出得这许多金子?’”杨朔《潼关之夜》:“‘怎么,你是位女同志?’意外的惊讶使我不自觉地把语音特别提高。”
【吃惊】释义:
亦作“喫惊”。惊骇;惊惶。
《水浒传》第二六回:“武松道:‘高邻休怪,不必喫惊。’”《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满生见説,心下喫惊,半晌作声不得。”
指惊讶。
巴金《春天里的秋天》十八:“‘你的父亲不是很讨厌外省人吗?’我吃惊地问。”
【惊异】释义:
惊奇诧异。
晋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上》:“太夫人悲伤发疾,恍惚昏乱。后(马皇后)时年十岁,干治家事,敕制僮僕,昆弟、亲属各得其宜,诸家皆以为太夫人所为也,后问之,咸惊异焉。”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三:“迴首返顾,但见空山万仞,石壁千寻,草木不生,罕逢人跡。皇帝倍生惊异焉。”《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魏公惊异,就神帐中看神道袖袍,果然裂开。”徐迟《牡丹》七:“他惊异地发现,戏剧艺术的地位,到如今大不相同了。”
【惊诧】释义:
亦作“惊吒”。惊讶诧异。
宋叶适《与吕丈书》:“大抵以乍出坑谷,忽见天地日月,不觉欣跃惊诧,过於高快。”《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十娘遽投之(百宝箱)江中。李甲与孙富及两船之人,无不惊诧。”《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焦大郎﹞大惊咤道:‘奇怪,奇怪,有这等事!’”清汪懋麟《在昔一首赠前廷尉李映碧先生》诗:“在昔庄烈朝,国事足惊咤。”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东邻墓》:“生虽惊诧,然见其縞衣翠袖,娇小温柔,不觉其爱之深,而畏之浅也。”朱自清《温州的踪迹·绿》:“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诧异】释义:
见“诧异”。
亦作“诧异”。奇怪,令人惊异。
《朱子语类》卷一一四:“某尝谓虽使圣人復生,亦只将‘六经’、《语》、《孟》之所载者,循而行之,必不更有所作为。伏羲再出,依前只画八卦;文王再出,依前只衍六十四卦;禹再出,依前只是《洪范》九畴。此外更有甚诧异事?”《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荆公焚香送佛,忽然昏倒於拜毡之上,左右呼唤不醒。到五更,如梦初觉,口中道:‘诧异!诧异!’”何士光《乡场上》:“他这是怎么啦?人们很诧异,都静下来,望着他。”
【镇定】释义:
安定,稳定。
《国语·晋语七》:“柔惠小物,而镇定大事。”韦昭注:“镇,安也。言智思能安定也。”唐元稹《赠裴行立左散骑常侍制》:“而况於镇定远荒,经略逋寇,毗倚方切,忽焉薨殂,不有追崇,曷彰悯悼?”茅盾《子夜》五:“近来这样的事太多了,报纸载不胜载,并且为了镇定人心计,也只好少载。”
遇事沉着,不慌乱。
《东周列国志》第六一回:“赵武有文德……祁午临事镇定,臣父匄能识大体,皆一时之选。”清刘大櫆《乡饮宾金君传》:“遇事之盘错,其精神常镇定,而卒能有剖决而解其纷。”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二节:“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
镇压;平定。
《三国志·魏志·邓艾传》:“今蜀举众归命,地尽南海,东接吴会,宜早镇定。”邓慕韩《书丁未防城革命军事》:“又电广西提督丁槐,拨衡军二营,绥远军一营,前往镇定。”
【镇静】释义:
持重,沉静。
《国语·晋语七》:“黶也果敢,无忌镇静。”韦昭注:“镇,重也;静,安也。”一本作“镇靖”。唐刘禹锡《荐处士王龟状》:“古者选公族大夫,必以惇惠者教之,文敏者道之,果敢者諗之,镇静者循之。”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一》:“以持禄养骄为镇静,以深虑远计为狂愚。”
安静,平静。
宋柳永《一寸金》词:“台鼎须贤久,方镇静,又思命驾。”元刘祁《归潜志》卷四:“﹝赵思文﹞出为汝州防御使,迁集庆军节度,所在镇静,吏民赖之。”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诸檀越……扣门而施,见众僧有端坐若无事者,有蹙额不胜,有佯为镇静者。”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一章:“在这里的民工和干部……都是这样镇静的时候,不免显着他惊惶失措了。”
安定。
《宋书·何承天传》:“今若务存遵养,许其自新,虽未可羈致北闕,犹足镇静边境。”唐白居易《与宗儒诏》:“及司管籥,镇静有方。”《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公为岳牧……而使姦凶滋蔓,祸衅不测,岂藩翰王室,镇静方夏之义乎!”
止息;抑制。
晋桓温《荐谯元彦表》:“若秀蒙蒲帛之徵,足以镇静頽风,轨训嚣俗。”瞿秋白《论大众文艺·欧化文艺》:“另外还有武侠主义的连环图画,阶级妥协主义的时事小调……去迷惑群众,镇静群众,糟蹋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