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巾帼
【全拼】 jīnguó
【释义】
  • 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

    《晋书·宣帝纪》:“亮(诸葛亮)数挑战,帝(司马懿)不出,因遗帝巾幗妇人之饰。”《新唐书·东夷传·高丽》:“庶人衣褐,戴弁。女子首巾幗。”后因以为妇女的代称。明沉璟《义侠记·征途》:“鬚髯辈,巾幗情,人间羞杀丈夫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二班》:“媪亦以陶椀自酌,谈饮俱豪,不类巾幗。”董必武《武昌东湖九女墩诗》:“自求解放入天军,巾幗英雄著义声。”

  • 【例句】 1、3、“巾帼扶贫行动”。
    2、 这位巾帼巨人站在小小的岛上。
    3、 有3776万城镇妇女参加了“巾帼建功”活动,4672人被评为省级以上“巾帼建功标兵”,15132人获省级以上女能手称号。
    4、 巾帼
    【反义词】 1.巾帼 - 红粉

    【红粉】释义:

  • 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宋欧阳修《浣溪沙》词:“红粉佳人白玉杯,木兰船稳棹歌催。”瞿秋白《赤都心史》十六:“馆门开处,一位‘美人’走进来了,红粉两颊,长眉拂黛,樱唇上涂着血滴鲜红的胭脂。”

  • 借指美女。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杜牧》:“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廻。”《水浒传》第二一回:“手到处青春丧命,刀落时红粉亡身。”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金女士可算红粉中之巨眼,千古难得!”

  • 指火药。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朱锡琨北伐回禀》:“﹝圣兵﹞得红粉弍万有餘斤,铁砲无数。”


  • 2.巾帼 - 须眉

    【须眉】释义:

  • 亦作“须麋”。胡子和眉毛。

    《荀子·非相》:“傅説之状,身如植鰭;伊尹之状,面无须麋。”杨倞注:“麋,与眉同。”《汉书·张良传》:“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餘,须眉皓白,衣冠甚伟。”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一八:“荷衣説艺鬭心兵,前辈须眉照坐清。”

  • 借指男子。

    清周亮工《书影》卷七:“教邓子孙,止於保姓;教济河王子,意在维城。有此远识,须麋不逮。”《红楼梦》第一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釵。”《海上花列传》第三三回:“磊落须眉浑不喜,偏要双鬟窈窕。”

  • 比喻事物细微处。

    明李贽《四书评·孟子·离娄下》:“叙事刻画,须眉如画。”明李贽《四书评·孟子·万章上》:“刻画大舜情事,须眉毕见。”

  • 画笔的一种,用以描绘画面细部。

    《红楼梦》第四二回:“大南蟹爪十支,小蟹爪十支,须眉十支。”

  • 亦作“鬚麋”。胡须和眉毛。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有君子白晳,鬒鬚眉,甚口。”陆德明释文:“鬚,本又作须。”明王世贞《玄狱太和山赋》:“像帝之真,理别鬚麋。”《花月痕》第五一回:“迄今诵其言,犹觉鬚眉间勃勃有生气焉。”

  • 男子代称。

    《水浒传》第一○八回:“帅府前军士居民,都来看宋军中人物,内中早恼怒了一个真正有男子气的鬚眉丈夫。”《再生缘》第六回:“莫非他,不是鬚眉是女人。”罗洪《践踏的喜悦》:“三太太是自命为不让须眉的,相貌也长得有点男子气魄。”


  • 【相关词】  巾帼不让须眉 《飘扬的红领巾》 一字巾 万字头巾 万字顶头巾 上巾 不带头巾男子汉 不戴头巾男子汉 东坡巾 丝巾 乌巾 乌纱巾 乌角巾 九阳巾 佩巾 侍巾栉 侍执巾栉 侍执巾节 儒巾 兜巾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