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竭力
【全拼】 jiélì
【释义】
  • 竭尽力量。

    《礼记·燕义》:“臣下竭力尽能以立功於国,君必报之以爵禄。”宋范仲淹《又上吕相公书》:“相公坐筹於内,某辈竭力於外,内外协一,奉安宗庙社稷。”胡宝华《龙腾虎跃》三:“他竭力使自己镇静下来,才抬头问:‘阿龙,啥毛病呀?’”

  • 【例句】 1、他竭力想透过尘埃看清那边的东西。
    2、 他看出她是竭力故作镇定。
    3、 迪克咽了一口,竭力保持冷静.
    4、 尽全力,竭力
    【近义词】 1. 竭力 - 全力

    【全力】释义:

  • 所有的力量;全部力量。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况以三小州残弊因剧之餘,而当天下之全力,其破败可立而待也。”曹禺《日出》第二幕:“您放心,我总是尽我的全力为您做事。”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三:“好多年来,对于实际的问题,他都是用全力设法解决。”

  • 2. 竭力 - 尽力

    【尽力】释义:

  • 竭尽能力。

    《论语·泰伯》:“﹝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史记·淮阴侯列传》:“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为之所禽矣。”唐元稹《捉捕歌》:“尽力穷窟穴,无心自还顾。”《清史稿·颖毅亲王萨哈璘传》:“即不幸先填沟壑,亦復何憾。但当大勋垂集,不能尽力国家,乃辗转牀蓐,为可恨耳!”叶圣陶《倪焕之》四:“所以他不管别的,只愿对教育尽力。”

  • 全力,极力。

    《金瓶梅词话》第七三回:“被妇人儘力脸上拧了两把,打了两下嘴巴。”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阳货篇一》:“先儒于此,不儘力説与人知,或亦待人之自喻。”

  • 3. 竭力 - 极力

    【极力】释义:

  • 尽力;尽一切办法。

    唐杜甫《剑门》诗:“併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四·静宁州道士》:“一日以小瓢贮丹,任人自取,极力多攫,止得三粒。”曹禺《雷雨》第二幕:“蘩漪的脸更显得苍白,她在极力压制自己的烦郁。”

  • 【反义词】 1.竭力 - 应付

    【应付】释义:

  • 谓对人对事采取方法或措施。

    宋曾巩《英宗实录院申请札子》:“本院但干脩实録,於诸处检借文字,并须当职官员封记往还,疾速应付。”《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夜来多蒙小乙官人应付週全,识荆之初,甚是感激不浅。”清洪昇《长生殿·进果》:“只是使臣到来,如何应付?”峻青《黎明的河边·水落石出》:“他和王开、陈五,整夜的在商量着如何应付这一严重事变的对策。”

  • 应酬;敷衍。

    《朱子语类》卷一○七:“若是举错了,也是自家错了。本不是应付人情,又不是交结权势,又不是被他献諛,这是多少明白。”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十五:“有利其贄而厌其求者,为活套诗若干首,以备应付。”柳青《铜墙铁壁》第二章:“随军担架队要党员去做骨干,也不能充数应付。”

  • 支付,供给。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姐丈,且将这些钱去收拾起店面。开张有日,我便再应付你十贯。”《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胡悦﹞寄书回家取索盘缠,老婆正恼着他,那肯应付分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不够时再来取罢。继之信上説,尽多尽少,随时要应付的呢。”茅盾《一个女性》六:“她变卖了产业,应付这些债务。”

  • 应允。

    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一折:“[衙内云]我説的话,你可依的我么?[正末唱]但道的都应付。”

  • 思忖,思量。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自应付,我则待赤心报国,将社稷扶。”


  • 2.竭力 - 敷衍

    【敷衍】释义:

    1<书>叙述并发挥。

    【相关词】 不竭之府 不竭动力 乏竭 井以甘竭 倾家竭产 倾竭 再衰三竭 决竭 减竭 凝竭 刻竭 剪枝竭流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力殚财竭 力竭 力竭声嘶 励志竭精 劳竭 势穷力竭 匮竭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