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节减
【全拼】 jiéjiǎn
【释义】
  • 节约减省。

    《旧唐书·肃宗纪》:“自今以后,朕常膳及服御等物,并从节减,诸作坊造坊并停。”明唐顺之《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京边折银给军皆是六钱五分,蓟镇独是四钱五分。始者盖因本镇米贱,权为节减,原非经制。”梁启超《开明专制论》:“至於预算,政府常欲膨胀,人民常欲节减,此普通之现象也。”

  • 【例句】 1、经费节减;经费节减
    2、 (三)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3、 第三,为了把国家财政放在稳固的基础上,保证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必须节减一切可以节减的开支,克服浪费。
    4、 熟悉环保的科学家说,我们应该“节减,回收,再利用,回报自然”。
    【近义词】 1. 节减 - 减少

    【减少】释义:

  • 亦作“减少”。去掉一部分。

    《后汉书·章帝纪》:“比年牛多疾疫,垦田减少。”明张居正《患病谢遣医并乞假调理疏》:“饮食减少,四肢无力。”老舍《龙须沟》第二幕:“院里的垃圾减少了。”

  • 2. 节减 - 减省

    【减省】释义:

  • 亦作“减省”。节省。

    《史记·秦始皇本纪》:“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晋葛洪《抱朴子·省烦》:“郊祀禘祫之法,社稷山川之礼,皆可减省。”清黄宗羲《陆文虎墓志铭》:“服御僕从,减省敛敕。”王西彦《一个小人物的愤怒》:“柴米油盐上涨了,他从一日三餐中减省去所能减省的。”

  • 省略;减少。

    唐刘知几《史通·叙事》:“亦有氏姓本复,减省从单。”鲁迅《<朝花夕拾>后记》:“但我总还想趁便说几句--自然竭力来减省。”

  • 3. 节减 - 节省

    【节省】释义:

  • 节约;节俭。

    《后汉书·何敞传》:“奏王侯就国,除苑囿之禁,节省浮费,賑卹穷孤。”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时事·彭尚书奏折》:“查此款需费无多,可否於节省铁路巨款之中,分十分之一。”浩然《艳阳天》第九章:“这女人能算计,会节省,妇女群里百里难挑一。”

  • 【反义词】 1.节减 - 增加

    【增加】释义:

  • 增添,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多。

    《汉书·刑法志》:“增加肉刑、大辟。”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所费既不增加,而兵士又皆便习。”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盛京内务府,尊藏典训、宗器二百餘年。寳守维谨,屡有增加。”巴金《灭亡》第一章:“李冷虽想装出安静的样子,但自己底惶惑却是一秒钟一秒钟地增加。”


  • 【相关词】 “失节” “幼灵节” “鬼节 《汤姆的圣诞节》 《第十年的情人节》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节妇吟》 一年三节 一支半节 一枝一节 一百四十五节 一肢一节 一肢半节 一致之节 一阳节 七举时节 七节鞭 万圣节 万圣节的大南瓜 万寿圣节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