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刼掠”。亦作“刦掠”。抢劫;掠夺。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欒盈过於周,周西鄙掠之”晋杜预注:“劫掠财物。”唐皎然《诗式·三不同语意势》:“劗侯务在匡佐,不暇采诗。致使弱手芜才,公行刼掠。”《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诸川吐蕃兵马还来刼掠沙州。姧人探得事宜,星夜来报僕射。”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二:“詗知嵎等于二日起兵,有众二千餘人,刦掠村社族帐。”《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诱略》:“江南草贼生发,刼掠平民子女、财物。”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他们扼守住这个山口的目的,就是不让凤山这边和山那边的以劫掠老百姓为生活的坏军队的连成一气。”冰心《怀念老舍先生》:“一九○○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大肆劫掠。”
指劫掠者。
《宋书·孝义传·张进之》:“时劫掠充斥,每入村抄暴,至进之门,輒相约勒,不得侵犯,其信义所感如此。”
【侵掠】释义:
侵犯掠夺。
《左传·襄公十一年》:“庚辰,赦郑囚,皆礼而归之。纳斥候,禁侵掠。”《汉书·匈奴传赞》:“至单于咸弃其爱子,昧利不顾,侵掠所获,岁鉅万计。”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今忽自为狂勃侵掠,不受朝命。”陶成章《浙案纪略》:“其餘一切侵掠,悉皆禁止,犯者重则斩首号令,轻则杖枷示禁。”
出击,进攻。
《孙子·军争》:“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宋王禹偁《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公与洺州防御使郭进,领偏师侵掠,深入敌境。”清魏源《圣武记》卷一:“崇德元年,索伦为科尔沁部侵掠,命来朝之索伦部长速归防御。”
【劫夺】释义:
亦作“刧夺”。亦作“刦夺”。亦作“刼夺”。抢劫夺取。
《史记·日者列传》:“君子内无飢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唐高适《同河南李少尹毕员外宅夜饭洛阳告捷遂作春酒歌》:“彭门劒门蜀山里,昨逢军人刼夺我。”《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元弘本使王瑞章,奉勅持节北入单于,充册立使。行至雪山南畔,遇逢背逆迴鶻一千餘骑,当被刧夺国册及诸勅信。”《元典章新集·刑部·防盗》:“﹝江淮﹞濒江靠海水面阔达,内有船户十万餘户,其间逃役结党成羣,以揽载为由,中途将客杀死,刧夺财物。”清褚人穫《坚瓠补集·叶公滑釐子合传》:“染其习者,即亲如骨肉,亦互相刦夺。”李大钊《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他们有了资本,于是也有机会去劫夺劳动的结果。”
【抢掠】释义:
犹抢劫。
《水浒传》第三七回:“你这厮如何却抢掠别人财物?”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愚民不解文告》:“未几,有洋人挟通事来县见余,谓南民抢掠其煤,焚烧其船。”鲁迅《南腔北调集·火》:“至于火灾,却要怪小民自不小心,或是为非作歹,纵火抢掠。”
【掠夺】释义:
亦作“掠敚”。抢劫;强取。
汉荀悦《申鉴·政体》:“偷窃则民备之,备之而不得,则暴迫而取之,谓之掠夺。”《后汉书·朱穆传》:“牧守长吏,多非德选……又掠夺百姓,皆託之尊府。”宋王禹偁《律赋序》:“秋赋春闈,粗有警策,用能首冠多士,声闻於时;然试罢即为同人掠夺,其草於今莫有存者。”李大钊《新纪元》:“劳工阶级有了自卫的方法,那些少数掠夺劳工剩余的强盗,都该匿迹销声了。”
【掳掠】释义:
俘虏人口和抢劫财物。
《东观汉记·冯异传》:“更始诸将,纵横暴虐,所至掳掠,百姓失望。”晋葛洪《抱朴子·微旨》:“强取强求,掳掠致富。”《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原来南蛮从无大志,只贪图中国财物。掳掠得汉人,都分给与各洞头目。”瞿秋白《乱弹·狗样的英雄》:“老百姓对于屠杀焚烧奸淫掳掠的故事,都已经看得不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