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至某时停止。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似不如改为正月十五截止,一面即出书,希酌。”
【停止】释义:
不再进行;不再实行。
《梁书·武帝纪中》:“属车之间,见讥前世,便可自今停止。”《古今小说·陈希夷四辞朝命》:“其时太宗正用兵征伐河东,遣人问先生胜负消息,先生在使者手中写一‘休’字。太宗见之不乐,因军马已发,不曾停止。”清昭槤《啸亭杂录·宗室科目》:“康熙初,尝置宗室科目,不久停止。”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
住宿。
《周书·柳庆传》:“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交易,寄人停止。”《北齐书·儒林传·张景仁》:“每旦须参,即在东宫停止。”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四折:“这里粮多草广,俺二人权且在此停止。”
停留。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一折:“仙子,您直恁般慌速,便再停止一会儿也好。”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五章:“将要下到山脚,郭祥让部队停止下来,在山坡上观察了一会儿。”
停息。
浩然《艳阳天》第九十章:“过了好大一阵儿,提意见的声音和议论的声音忽然停止了。”杨振声《报复》:“大家的笑声停止,眼光都向他射。”
【截至】释义:
截止到(某个时候):报名日期~本月底止。【停止】释义:
不再进行;不再实行。
《梁书·武帝纪中》:“属车之间,见讥前世,便可自今停止。”《古今小说·陈希夷四辞朝命》:“其时太宗正用兵征伐河东,遣人问先生胜负消息,先生在使者手中写一‘休’字。太宗见之不乐,因军马已发,不曾停止。”清昭槤《啸亭杂录·宗室科目》:“康熙初,尝置宗室科目,不久停止。”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
住宿。
《周书·柳庆传》:“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交易,寄人停止。”《北齐书·儒林传·张景仁》:“每旦须参,即在东宫停止。”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四折:“这里粮多草广,俺二人权且在此停止。”
停留。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一折:“仙子,您直恁般慌速,便再停止一会儿也好。”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五章:“将要下到山脚,郭祥让部队停止下来,在山坡上观察了一会儿。”
停息。
浩然《艳阳天》第九十章:“过了好大一阵儿,提意见的声音和议论的声音忽然停止了。”杨振声《报复》:“大家的笑声停止,眼光都向他射。”
【开始】释义:
发端;创始。
《晋书·刘波传》:“陛下承宣帝开始之宏基,受元帝克终之成烈,保大定功,戢兵静乱。”
从头起;从某一点起。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这时候,群众散而稍聚,稍聚而复纷散,枪声便开始了。”丁玲《梦珂》二:“她是必得开始她的游荡生涯,她走了。”胡采《<在和平的日子里>序二》:“和平建设时期开始以后,他们之中,有的人仍旧留在部队上,继续坚守保卫祖国的神圣岗位。”
着手进行。
巴金《关于<第四病室>》:“第二年我开始写《第四病室》。”魏巍《在风雪里》:“今天晚上我们就要开始战斗了。”
开始的阶段。如:一种新的工作,开始总会遇到一些困难。
【放手】释义:
松手,放开手。
宋苏轼《二公再和亦再答之》:“亲友如摶沙,放手还復散。”
谓肆意妄为;放纵。
《后汉书·明帝纪》:“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託,残吏放手。”李贤注:“放手,谓贪纵为非也。”唐杜甫《示从孙济》诗:“刈葵莫放手,放手伤葵根。”仇兆鳌注:“《后汉》永平詔:残吏放手。”清顾张思《土风录》卷八:“汉明帝詔:‘权门请託,残吏放手。’此为放纵之义。杜诗:‘刈葵莫放手,放手伤葵根。’用此。”
解除束缚,打消顾虑。
明杨慎《升庵诗话·学<选>诗》:“李太白终始学《选》诗。杜子美好者亦多是效《选》诗,后渐放手,初年甚精细,晚年横逸不可当。”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六十章:“俺同意旭东同志的意见,应该放手提拔任为群。”柳青《铜墙铁壁》第七章:“给他们说明白道理,教给他们办法,然后放手让他们工作。”
放弃;丢掉。
《红楼梦》第四六回:“这个大老爷,真真太下作了!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能放手了。”老舍《骆驼祥子》三:“一切都交给天了,白得来的骆驼是不能放手的。”
【甘休】释义:
情愿罢休;罢手。
唐李咸用《和彭进士感怀》:“人生谁肯便甘休,遇酒逢花且共游。”清陈天华《警世钟》:“这四种人到今日恨也枉然了,但是使我们四万万人做牛做马,永世不得翻身……我们死也不能和他甘休的!”邹韬奋《萍踪寄语》七八:“在这班‘孩子们’的心理,大有非得到什么带回去不肯甘休的神气。”
【结束】释义:
扎缚,捆扎。
《后汉书·东夷传·倭》:“其男衣皆横幅结束相连。”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元宵》:“内设两长竿,高数十丈,以繒綵结束,纸糊百戏人物,悬於竿上,风动宛若飞仙。”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一》:“羽族之巧过於人,其为巢,只以一口两爪,而结束牢固,甚於人工。”
约束;拘束。
《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唐李白《古风》之二三:“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
整治行装。
南朝梁褚翔《雁门太守行》:“便闻雁门戍,结束事戎车。”唐善生《送智光之南值雨》诗:“结束衣囊了,炎州定去游。”清方式济《远行曲》:“结束语童僕,鸡鸣看天曙。”
装束;打扮。
《杂事秘辛》:“姁告莹曰:‘官家重礼,借是朽落。缓此结束,当加鞠翟耳。’”唐杜甫《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诗之一:“结束多红粉,欢娱恨白头。”仇兆鳌注:“结束,衣裳装束也。”元白朴《梧桐雨》第二折:“把箇太真妃扶在翠盘间,快结束,宜粧扮。”叶圣陶《旅程的伴侣》:“身上穿着布袄,结束整齐,且又清洁。”
嫁妆。
宋王明清《摭青杂说》:“项曰:‘彼一家人遭难,独留得餘生,今我既不留为子妇,寧陪些少结束,嫁一本分人。’”
书法指字的笔势收束。
宋姜夔《续书谱·真》:“横直画者,字之骨体。欲其坚正圆浄,有起有止,贵长短合宜,结束坚实。”明赵宧光《寒山帚谈·格调》:“字须结束,不可涣散;须自然,不可勉强。各自成象而结束者,自然也;曲直避让而结束者,勉然也。”
处理;安排。
唐孟郊《赠农人》诗:“青春如不耕,何以自结束。”《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老亡八把这两箇瘦马养着,不知作何结束!”
指文章的结尾。
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五:“《蜀书·马超传》叙其父腾事……不特事蹟不全,行文亦无结束。”魏巍《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五:“让我们用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的日记中的几句话,来作为本文的结束。”
完毕;事至最后阶段,不再继续。
巴金《春天里的秋天》十三:“他的短促的一生就这样地结束了。”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三章:“直到一架敌机被炮火击落,这场短促激烈的战斗才宣告结束。”
【结果】释义:
佛教以种树栽花比喻人的行事,结果比喻人的归宿。
《坛经·付嘱品》:“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三:“伏愿来吉祥於天下,脱禁錮於人间。既往修来,收因结果。”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既已种因,终当结果。”
用以指人事的最后结局。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只为朱晦翁还有一件为着成心上边硬断一事,屈了一个下贱妇人,反致得他名闻天子,四海称扬,得了个好结果。”《红楼梦》第四六回:“你们自以为都有了结果了,将来都是做姨娘的。”巴金《怀念萧珊》:“其实这是她的一片痴心,结果只苦了他自己。”
成就;成果。
清李渔《巧团圆·解纷》:“你看他一貌堂堂,后来不是没结果的。”茅盾《陀螺》五:“现在她老人家已经把一天工作的结果分成了六七小堆,等待照例的同时分配,因为孩子们嚷得太厉害,就先给了。”
谓杀死。多见于早期白话。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四折:“我们且结果了那个绑的去,与你拔了这眼中的钉子呢。”《水浒传》第四九回:“他又上上下下都使了财物,早晚间要教包节级牢里做翻他两个,结果了性命。”鲁迅《呐喊·药》:“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
引申指料理丧葬事项。
《水浒传》第二二回:“宋江道:‘这箇容易。我去陈三郎家,买一具棺材与你……我再取十两银子与你结果。’”《红楼梦》第一○七回:“贾母又道:‘我所剩的东西也有限,等我死了,做结果我的使用。’”
【罢休】释义:
休息。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青州。”《水浒传》第二一回:“我猜着你两口多时不见,一定要早睡,收拾了罢休。”
停止,不再进行。
宋范成大《次韵宗伟阅番乐》:“罢休诗社工夫淡,洗净书生气味酸。”清蒋士铨《临川梦·拒弋》:“蛛丝掣肘,龙门开竇,咳,甚公车犹难罢休。”如:不完成这项任务,我们绝不罢休。
表示不再计较、争执。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你若不去,便是心虚,我们却和你罢休不得!”《金瓶梅词话》第四回:“早叫你早来,晚叫你晚来,我便罢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我听了,又告诉了端甫,只得罢休。”
辞去官职。
唐柳宗元《经略副使马君墓志》:“年七十,不肯仕。曰:‘吾为吏逾四十年,卒不见大者。今年至虚耗,终不能以筋力为人赢缩。’因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