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接收
【全拼】 jiēshōu
【释义】
  • 接近而取信。

    《史记·苏秦列传》:“然则王何不使可信者接收燕赵,令涇阳君、高陵君先於燕赵?秦有变,因以为质,则燕赵信秦。”

  • 接受;收受。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五回:“我并未有接收他的,説声有了包探,他就匆匆的去了,只怕他自己带去了。”巴金《家》三十:“人们组织了办事处,接收贺礼,散发请帖。”

  • 根据法令或强权把机构、财产等拿过来。

    老舍《龙须沟》第二幕:“后来日本人走了,紧跟着就闹接收。”《中国歌谣资料·本领高》:“接收大员本领高,仓库装进小皮包。”

  • 接纳。如:接收新会员。

  • 【例句】 1、这种数字汤能够接收我们向它导入的任何记录,无论大小、长短、类型或者内容。
    2、 我们可以将我们的电子邮件分成接收和发送两类,但这对我们并没有什么帮助。
    3、 用户可以输入一个新的值或者接收最小值,而无须被错误对话框打断。
    4、 有时可接收值的集合是有限的,但是对于列表控件来说数量太大而不实际。
    【近义词】 1. 接收 - 回收

    【回收】释义:

  • 把物品(多指废品或旧货)收回利用。如:做好废棉回收工作,可以增加大量原料。

  • 2. 接收 - 接受

    【接受】释义:

  • 收受。

    《元典章·刑部十·回钱》:“若拟全科,终是未曾接受文状,即与兰溪州知州贾也先所犯无异。”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十三》:“后数日,涇泉来举奠……凡酒与汤饭之类,皆涇泉执奠,其子于善接受,捧置灵几前,不用从人。”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查交代》:“正以其钱粮款项繁多,头绪极难清理,故思蒙混新官,以希接受。”

  • 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

    张天翼《华威先生》:“我想你们诸位青年同志一定会接受我的意见。”魏巍《挤垮它》一:“那个洪亮的声音着重地说,一定要接受经验。”

  • 3. 接收 - 接管

    【接管】释义:

  • 接收管理。

    明茅维《闹门神》:“你接管须要小心奉法,莫蹈前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只等呈子进去,即刻传人收押,一面便好派人接管一切。”《<艾青诗选>自序五》:“我在进城后的第一件工作,就是以‘接管人员’的身份‘接管’中央美术学院。”

  • 4. 接收 - 接纳

    【接纳】释义:

  • 结交罗致。

    《后汉书·岑彭传》:“光武深接纳之。”《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宫门外设一宾馆,令上大夫裴仲接纳天下之士。”邹鲁《广西光复》:“并开华熙客栈,实欲借此为机关,接纳志士以谋大举。”

  • 接待,招待。

    《水浒传》第七三回:“里面太公张时,看见李逵生得凶恶,暗地教人出来接纳。”

  • 接受。

    秦牧《艺海拾贝·<哲人·小孩>》:“他必然是较多地接纳了人民观点的人。”赵树理《三里湾·三个场上》:“当大家猜透他的谜,不愿接纳他的时候,金生说:‘……可以让他试一年。’”

  • 5. 接收 - 采纳

    【采纳】释义:

  • 接纳;接受。

    《后汉书·郎顗传》:“宜採纳良臣,以助圣化。”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今来不敢以不得对之故,便废此言。惟陛下察臣诚心,少加採纳。”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採纳贤良,选用忠良。”田北湖《论文章源流》:“记载之著,发始於謡谚……及文教大进,政体日崇,凡兹之类,非官司所採纳,不得列於国史,篇籍於焉散失。”

  • 采用;接受。

    《三国志·吴志·周鲂传》:“惟当陈愚,重自披尽,惧以卑贱,未能采纳。”《新唐书·张公谨传》:“数言时政得失,太宗多所采纳。”明唐顺之《周襄敏公传》:“武庙数游幸晏朝,公上疏请復常朝之规,退则躬览章奏,以总权纲,亦颇见采纳。”

  • 【反义词】 1.接收 - 发出

    【发出】释义:

  • 犹言破土而出。

    《礼记·乐记》“蛰虫昭苏”汉郑玄注:“昭,晓也。蛰虫以发出为晓,更息曰苏。”《法苑珠林》卷十四:“《如普曜经》云:太子满十月已临产之时,先现瑞应三十有二……五、地中二万宝藏自然发出。”

  • 显现出;表现出。

    《朱子语类》卷六八:“仁皆从我发出,故无物不在所爱。”明李贽《答焦漪园书》:“如以为无害,则题数句於前,发出编次本意可矣。”

  • 打发出,使离去。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三》:“南京皂隶俱是积年,其票上标出至本衙交纳。其头次来纳者,言其不好,责十板发出。”

  • 散发出;散放出。

    《天雨花》第六回:“毛成所有都发出,尽将赏与姓陈人。”老舍《骆驼祥子》四:“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许地山《信仰底哀伤》:“﹝他﹞从口中发出颤声说:‘我所用的音节,不能达我底意思么?’”

  • 送出。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三:“写好了先请我的父亲看过,然后发出。”《两地书·许广平<致鲁迅四九>》:“廿三晚写好的信,廿四早发出了。”

  • 发布,宣布。

    袁鹰《远方之歌·非洲孩子找朋友》:“毛主席发出号令,周总理派我们来非洲。”


  • 2.接收 - 发射

    【发射】释义:

  • 指光芒、箭矢、枪弹、火箭、电波等射出。

    汉扬雄《羽猎赋》:“荧惑司命,天弧发射。”汉班固《东都赋》:“由基发射,范氏施御。”峻青《秋色赋·李家埠在战斗》:“在隆隆声中,在人们的欢笑中,时而断续地发射着枪声。”徐迟《在高炉上》:“钢水、铁水正发射金色的光芒。”巴金《<激流>总序》:“在它的途中,它也曾发射出种种的水花,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


  • 【相关词】   接  接吻  接吻鱼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致命接触》 一接 一接如旧 三接 上气不接下气 东手接来西手去 两接 交头接耳 交接 亲接 今接舆 仍接 传宗接代 依接 保护接地 候接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