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教育。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后汉书·章帝纪》:“十一月壬戌,詔曰:‘盖三代导人,教学为本。’”《南史·崔祖思传》:“自古开物成务,必以教学为先。”
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颜由,颜回父,字季路。孔子始教学於闕里而受学,少孔子六岁。”《东观汉记·邓禹传》:“﹝邓禹﹞篤於经书,教学子孙。”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城西录》:“室三楹,庭三楹,曰‘一字斋’,即徐学庵教学处。”李广田《<散文三十篇>序》:“二十年来,我一直从事教学工作,也一直以写作为副业。”
教书。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此间有一个教学的先生,姓阮,叫阮太始。”赵树理《金字》:“在乡村集镇上教小学,教学以外的杂事很多:赛神唱戏写通知,写神庙对联,村里人有了红白大事写请柬、谢帖、庚帖(婚约)、灵牌。”
【传授】释义:
把知识、技艺等教给他人。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此大治之道也,先圣传授而復也。”唐齐己《寄蜀国广济大师》诗:“冰压霜坛律格清,三千传授尽门生。”清叶名澧《桥西杂记·塞上六歌》:“既而习於水,勇於泅,转相传授,习以为常。”马南邨《燕山夜话·讲点书法》:“近来有许多书法家在传授书法。”
指帝位的授受或官员的任命。
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下》:“夫晋宋已前,帝王传授,始於锡命,终於登极。”宋司马光《辞特转官第一札子》:“今陛下以神宗皇帝大渐之际,宰臣蔡确等啟迪圣心,建立储贰,传授大宝,各特迁一官,固亦其宜。”明沉德符《野获编·词林·进士授史官》:“焦黄中以二甲第一名,胡纘宗以三甲第一名,俱奉旨传授检讨。”
【教导】释义:
教育指导。
《国语·晋语二》:“杜原款将死,使小臣圉告于申生,曰:‘款也不才,寡智不敏,不能教导,以至于死。’”《后汉书·窦融传》:“臣融年五十三。有子年十五,质性顽钝。臣融朝夕教导以经蓺,不得令观天文,见讖记。”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自己刚出手做工作,就是这副样子!团组织的教导……同学们临别的赠语,又记取了多少?”
引申为指点,指引。
《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支助道:‘你既不肯引我去,我教导你一个法儿,作为你自去上手何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僧道:‘三四里外有个小娘子,在那里採桑,是他教导我的。’”
唆使;指使。
唐李德裕《论朝廷事体状》:“今韦宏质受人教导,輒献封章,则是贱人图柄臣矣。”《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必是平昔间与他妻子有奸,赵裁贪你东西,知情故纵。以后想做长久夫妻,便谋死了赵裁。却又教导那妇人告状,捻在成大身上。”
【教授】释义:
学官名。
宋代除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掌管学校课试等事,位居提督学事司之下。元代诸路散府及中州学校和明清的府学亦置教授。宋高承《事物纪原·抚字长民·教授》:“宋朝神宗元丰中,兴太学三舍,以经术养天下之才,又於诸大郡府,始各置教授一人,掌教导诸生。”清钱泳《履园丛话·耆旧·仲子教授》:“至壬子癸丑,果连捷,中会榜第四,后补寧国府教授。”
对私塾先生的尊称。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吴教授看那入来的人,不是别人,却是十年前搬去的邻舍王婆。”《水浒传》第十四回:“雷横便道:‘教授不知,这厮夜来赤条条地睡在灵官庙里,被我们拿了这廝。’”
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唐薛用弱《集异记·蒋琛》:“霅人蒋琛,精熟二经,常教授於乡里。”巴金《关于<长生塔>》:“他教授中文,也需要找人帮忙。”
高等学校教师学衔或职务名称之一。
老舍《牺牲》:“我是哈佛的博士,我是大学的教授。”冰心《我的学生》:“又在两月以后,我在一个大学里,单身教授的宿舍窗前,拆开了P的一封信。”
【教育】释义:
教诲培育;教导。
《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宋无名氏《儒林公议》卷下:“今朕建学兴善,以尊士大夫之行,而更制革弊,以尽学者之才,其於教育之方,勤亦至矣。”《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我当初教育两个兄弟,原要他立身修道,扬名显亲。”沈从文《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拿起我这支笔来,想写点我在这地面上二十年所过的日子……也就是说我真真实实所受的人生教育。”
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