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房屋等两墙交接处之一隅。亦泛指类似墙的东西相接处的凹角或方形物件的一角。
《礼记·檀弓下》“公室视丰碑”郑玄注“形如石碑,於槨前后四角树之”唐孔颖达疏:“谓槨前后及两旁树之,角落相望,故云四角。”萧红《手》:“父亲走在前面,变了颜色的手抓着行李的角落。”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梅佐贤﹞怡然地望着客厅角落里的那架大钢琴。”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六章:“罗虎和来亨互相使个眼色,手拉手躲到天井角落的黑影中,不肯走开。”
指某一地方,处所。
闻一多《给臧克家先生》:“除了我们这角落外,还有整个世界。”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二段:“各人在各人角落劳动着,生活着,从小到大,从老到死,漠不相关。”
指偏僻之所。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邓秀梅﹞本来是位山村角落里的没有见过世面的姑娘。”
木名。似茱萸,独茎。生江西山谷。其皮入药,可治赤白痢。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四·附录诸木》。
【旮旯】释义:
①角落:犄里旮旯|炕旮旯。); ②狭窄偏僻之地:山旮旯|背旮旯。【中央】释义:
四方之中。
《诗·秦风·蒹葭》:“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荀子·大略》:“欲近四房,莫如中央。”《汉书·李寻传》:“震或於其国,国君之咎也。四方中央连国歷州俱动者,其异最大。”巴金《灭亡》第七章:“房子底中央放着一张大餐桌。”
中间。
《礼记·王制》:“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汉书·西域传序》:“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明徐渭《桐乡冯母》诗之二:“青史他年定几行,太夫人传在中央。”
古指国君。
《韩非子·扬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陈奇猷集释引旧注:“四方谓臣民,中央谓主君。”宋宋祁《宋景文笔记·杂说》:“欲正四方,先定中央。中央,君也。”
今指国家政权或政治团体的最高领导机构。
陈毅《枣园曲》:“停车枣园路,记从前,人民革命,中央曾驻。”
古代以五方配五行,中央表土,土色黄,故又以中央代表黄色。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上北征之夕,次陈桥驛,罗彦瓌等献中央之服,立上为天子。”中央之服即黄袍。《幼学故事琼林·岁时》:“中央戊巳属土,其色黄,故中央帝曰黄帝。”
【中间】释义:
两者(人或地、时、物)之间;当中。
《礼记·曲礼上》:“离立者不出中间。”郑玄注:“离,两也。”唐杜牧《献记启》:“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絶,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宋杨万里《彭少初字序》:“吾友安福彭仲庄,少同学且同志,中间合而离,离而合者三十年。”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两边的人家有很高而阔的街檐,中间挟着一条仅备采光和泄水用的窄窄的街心。”
介绍。
《孔子家语·致思》:“由闻之,士不中间见,女嫁无媒,君子不以交,礼也。”王肃注:“中间谓绍介也。”
里面。
唐吕岩《七言诗》之三七:“恍惚中间专志气,虚无里面固元精。”宋蒋捷《声声慢·秋声》词:“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二三:“现在的新体诗也是诗,只要中间确实含有‘诗的意境’。”
房屋内居中的房间。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庙屋三间,夫子在西间,东向;颜母在中间,南面。”明陶宗仪《辍耕录·宣文阁》:“建奎章阁于西宫,兴圣殿之西廊,为屋三间,高明敞爽。南间以藏物,中间诸官入直所,北间南向设御座。”
犹言之间或“在……过程中”。表时态。
唐张鷟《游仙窟》:“一时俱坐,即唤香儿取酒。俄尔中间,擎一大鉢,可受三升已来。”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説话中间,可早来到门首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饮酒中间,仲友晓得他善于词咏。”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要让他们做,在做的中间得到教训,增长才干。”
指中间派。
周恩来《关于西安事变的三个电报》三:“大致的情况仍然存在着三个营垒:抗日、降日、中间。”
间隔。
《战国策·韩策二》:“韩与魏,中间不远。”三国魏繁钦《与魏文帝笺》:“自初呈试,中间二旬。”
【当中】释义:
中间。
唐李贺《高轩过》诗:“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伯父又指着讣帖当中一句问我道:‘你父亲今年四十五岁,自然应该作享寿四十五岁,为甚你却写做春秋四十五岁呢?’”杨朔《我的改造》:“我不是他们当中的一个,不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更无从体味到他们的欢乐和痛苦。”
指处在中间。
唐王建《宫词》之十七:“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遍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宋苏辙《和子瞻金山》:“长江欲尽阔无边,金山当中唯一石。”
正中。
宋江休复《江邻几杂志》:“子容説周庙制:户在东,牖在西,当中之分则扆也。”《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方丈当中座上,坐着一个有德行的和尚。”洪深《青龙潭》第四幕:“当中摆一张桌案,供上香烛。”
指事情进行的过程中。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在前边》:“写的当中得到了些桑干河那边护地队的材料,是很生动的材料。”
【正中】释义:
正当中。
《易·乾》:“龙德而正中者也。”朱熹本义:“正中,不潜而未跃之时也。”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周时洛邑为天下之中,今天下之势则似荆襄为正中。”《水浒传》第四二回:“正中一所大殿,殿上灯烛荧煌。”曹禺《北京人》第二幕:“屋正中添了一个矮几子,几上搁了一个小小的红泥火炉。”
谓日当天之中。指正午时分。
《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昆吾,是谓正中……至于悲谷,是谓餔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