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矫饰
【全拼】 jiǎoshì
【释义】
  • 亦作“矫飭”。整饬;整改。

    《荀子·性恶》:“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新唐书·杨炎传》:“初,炎矫飭志节,颇得名。”

  • 造作夸饰,掩盖真相。

    《后汉书·章帝纪》:“俗吏矫饰外貌,似是而非。”《新唐书·朱朴传》:“与朴皆相者孙偓……偓性通简,不矫饰。”明屠隆《昙花记·遍游地狱》:“只因近日士大夫迷真逐假,矫饰欺人。”马南邨《燕山夜话·艺术的魅力》:“难道每个时代的本有的特质不是在儿童的天性中毫不矫饰地复活着吗?”

  • 【例句】 1、他过去常写绚丽矫饰的散文。
    2、 矫饰地附庸风雅;令人厌烦的娇媚。
    3、 佛教创立之初,很快就同婆罗门日益增长的矫饰自负发生了冲突。
    4、 矫饰是秘密的外衣。
    【近义词】 1. 矫饰 - 卖弄

    【卖弄】释义:

  • 犹玩弄。

    唐陆贽《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朕往日将谓君臣一体,都不隄防,缘推诚信不疑,多被姦人卖弄。”《杨家将》第二十回:“若非卿有惻隐之见,险被奸臣卖弄。”蒋维乔《中国教育会之回忆·教育会之创立时期》:“蔡公使左右推諉,百般卖弄,稚暉不得要领,乃直入使署詰问。”

  • 故意显示,炫耀。

    《后汉书·杨震传》:“多请徒士,盛修第舍,卖弄威福,道路讙譁。”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白岑尝遇异人传发背方,其验十全。岑卖弄以求利。”明陈汝元《红莲债》第一折:“则见他露珠儿湿透罗鞓,卖弄出千般娇倩。”鲁迅《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如:卖弄小聪明。

  • 摆弄;安排。

    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折:“我可怎生威严摆佈,披袍擐甲,我戎装擐带,结束威风,骑甚么鞍马?使甚么兵器?老三!你卖弄的好了,打酒请你。”

  • 应付,对付。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三:“欧阳文忠公与韩子华、吴长文、王禹玉同直玉堂,尝约五十八岁即致仕。子华书於柱上。其后过限七年,方践前志,作诗寄子华曰:‘俗谚云:也卖弄得过里。’其诗曰:‘人事从来无处定,世涂多故践言难。’”

  • 扮演,表演。

    魏巍《挤垮它》三:“小通讯员很为他的指挥胜利而得意,卖弄了一个鬼脸。”

  • 2. 矫饰 - 虚伪

    【虚伪】释义:

  • 不真实;虚假。

    《庄子·盗跖》:“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汉书·师丹传》:“朕疾夫比周之徒,虚伪坏化,寖以成俗。”《朱子语类》卷九七:“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十分真实,恁地便是诚;若有八九分恁地,有一分不恁地,便是夹杂些虚伪在内,便是不诚。”鲁迅《彷徨·伤逝》:“她从此又开始了往事的温习和新的考验,逼我做出许多虚伪的温存的答案来,将温存示给她,虚伪的草稿便写在自己的心上。”

  • 3. 矫饰 - 造作

    【造作】释义:

  • 制造;制作。

    《汉书·毋将隆传》:“武库兵器,天下公用,国家武备,缮治造作,皆度大司农钱。”《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今我造作五百欢喜丸,用为资粮,以送於尔。”唐高适《贺安禄山死表》:“逆贼孤负圣朝,造作氛祲,啸聚吠尧之犬,倚赖射天之矢,残酷生灵,斯亦至矣。”《金瓶梅词话》第六一回:“我空痴长了五十二岁,并不知螃蟹这般造作,委的好吃。”鲁迅《三闲集·怎么写》:“如果他先意识到这一切是创作,即是他个人的造作,便自然没有一切挂碍了。”

  • 指制造、制作之物。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奄宦上》:“今也衣服、饮食、马匹、甲仗、礼乐、货贿、造作,无不取办於禁城数里之内。”

  • 伪造。

    《后汉书·宦者传·吕强》:“陛下不密其言,至令宣露,羣邪项领,膏脣拭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唐寒山《诗》之二四二:“人面禽兽心,造作何时歇。”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实者,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瞿秋白《文艺杂著续辑·鬼脸的辩护》:“敌人所造作的那些‘放火杀人’之类的谣言,正是要把这种鬼脸硬套在先进的工农头上。”

  • 谎言,谣言。

    唐无名氏《洛神传》:“无信造作,皆梁朝四公诞妄之词尔。”

  • 做作。

    宋陈善《扪虱新话·论俗人之俗》:“平日无佳论,而临事好造作,此俗人也。”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裹足》:“天下事贵自然,不贵造作。”老舍《二马》第三段十一:“伊姑娘一面招呼她们母女,一面顺手儿把帽子摘下来,戴上,非常的自然,一点没有显排帽子的样儿,也没有故意造作的态度。”

  • 【相关词】 企足矫首 力矫 匡矫 夭矫 奇矫 奋矫 奸矫 孤矫 屈矫 惊矫 抗矫 枉墨矫绳 枉矫过激 步履矫健 沽矫 清矫 灵矫 猜矫 痛矫 矫上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