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健敏捷。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宣宗弧矢击鞠,皆尽其妙。所御马,衔勒之外,不加雕饰,而马尤矫捷。”《东周列国志》第七四回:“庆忌骨腾肉飞,走踰奔马,矫捷如神,万夫莫当,子恐非其敌也!”叶紫《星》第二章:“黄,就像一只矫捷的壁虎般的,向窗门翻走了。”
【敏捷】释义:
灵敏迅速。
《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延年为人短小精悍,敏捷於事。”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而子华笔力豪赡,公仪文思温雅而敏捷,皆勍敌也。”《红楼梦》第五十回:“宝玉见宝琴年纪最小,才又敏捷。”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一章:“人们从梁三走步的带劲和行动的敏捷上,一眼就可看出:那强壮的体魄里,蕴藏着充沛的精力。”
【灵敏】释义:
敏捷灵活,反应迅速。
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华人心思素多灵敏,自造新器古不乏人。”鲁迅《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文艺家的话其实还是社会的话,他不过感觉灵敏,早感到早说出来。”叶圣陶《线下·一个青年》:“这笑颜……是处女的天真与灵敏的智慧相互融合的表现。”
【灵活】释义:
敏捷;不呆板。
《三侠五义》第九八回:“正是侠客的行藏,一味的巧妙灵活;决不是卤莽灭裂、好勇鬭狠那一番的行为。”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他﹞眼睛虽然不大,却亮亮的显着灵活和聪慧。”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她比他矮不到半个头光景,身子灵活。”
善于应变;不拘泥。
清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对偶语出於《诗》、赋,然西汉、盛唐,皆以意为主,灵活不滞。”毛泽东《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原则性要灵活执行。”柯岩《奇异的书简·船长》:“多么精细,多么科学!完全是科学家的逻辑!然而又多么灵活,多么有办法,简直像个出色的外交家。”
【矫健】释义:
指诗文等风骨雄健。
宋陈善《扪虱新话·文章贵错综》:“《楚辞》以日吉对良辰,以蕙殽蒸对奠桂酒。沉存中云此是古人欲错综其语以为矫健故耳。”明李东阳《<白洲诗集>序》:“先生少有能诗名,其为辞峭拔矫健,不犯尘俗,不蹈袭前人陈迹。”
强健有力。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叟便曳坐路隅,敲石取火,以纸裹药末,熏生两足讫。试使行,不惟痛止,兼益矫健。”碧野《天山景物记》:“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徐迟《三峡记》:“他们灵敏,快速,身手矫健。”
【迟钝】释义:
亦作“遅钝”。谓货物不易售出;销路不畅。
《后汉书·五行志一》:“遅钝之畜,而今贵之。”宋梅尧臣《杜挺之将出京遗予薪刍豆》诗:“餘粮迟钝不暇惜,均於朋契惟义惇。”一本作“滞钝”。许杰《我的写作生活》:“而在另一方面,也因中国的文艺市场迟钝,要靠稿费收入,每至不容易生活。”
谓思想、感官、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
《三国志·吴志·孙奂传》:“吾初忧其迟钝,今治军,诸将少能及者,吾无忧矣。”《北齐书·李绘传》:“下官肤体疏嬾,手足迟钝,不能逐飞追走,远事佞人。”宋俞文豹《吹剑录》:“文豹谓士大夫与其敏给也寧迟钝。”《明史·李裕传》:“人材质不同,偏执类酷,迟钝类软。”茅盾《路》四:“就是神经迟钝的人也嗅得出到处紧张的空气。”丁玲《水》三:“望着大福的三爷,在一双迟钝的眼里又挤出两颗眼泪来。”
谓锈蚀;不锋利。
《艺文类聚》卷三五引晋束晳《贫家赋》:“釜迟钝而难沸,薪鬱絀而不然,至日中而不熟,心苦苦而飢悬。”梁斌《播火记》四九:“灾难像锈钝了的锉刀,生涩、迟钝地锯锉着人们的生命。”
缓慢,不迅速。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某扶乩之人,遇能书者则书工,遇能诗者即诗工,遇全不能诗能书者则虽成篇而迟钝。”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康祺初入京,尚闻有一洗万古之謔,盖取杜句嘲之,以见升迁迟钝也。”端木蕻良《鴜鹭湖的忧郁》:“小女孩惶悚地小鸡样地向他疑惑地看了一眼,把举起来的镰刀迟钝地放下来。”
谓声音低沉粗重。
冯雪峰《月灾》:“我们投进了它的怀里去的时候,它就发出了一阵厌烦的迟钝的低微声音来。”峻青《黎明的河边·烽火山上的故事》:“在那万山丛中,不时地传来了沉重而迟钝的炮声。”萧军《羊·军中》:“同时在最后一百的数目里,棒子起落的声音迟钝了,不轻妙,折扣打得比较少--军中普通打人,照例是‘数十打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