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浇漓
【全拼】 jiāolí
【释义】
  • 亦作“浇醨”。浮薄不厚。多用于指社会风气。

    南朝齐王融《为竟陵王与刘虯书》:“淳清既辨,浇漓代袭。”唐张九龄《敕岁初处分》:“政犹蹐驳,俗尚浇醨,当是为理之心未返於本耳。”清昭槤《啸亭杂录·德济斋夫子》:“人心为风俗之本,未有人心浇漓而风俗朴厚者。”鲁迅《热风·随感录五十八》:“慷慨激昂的人説:‘世道浇漓,人心不古,国粹将亡,此吾所为仰天扼腕切齿三嘆息者也!’”

  • 文风浮艳不实。

    《旧五代史·周书·冯道传》:“道尤长於篇咏,秉笔则成,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必为远近传写,故渐畏其高深,由是班行肃然,无浇醨之态。”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殷文圭》:“唐季,文体浇漓,才调荒秽。”

  • 酒味淡薄。亦借指薄酒。

    唐皮日休《酒中十咏·酒泉》:“玉液是浇漓,金沙乃糟粕。”

  • 【例句】 1、他在世道浇漓时养成笃信宗教的果敢性格,为了良心的缘故而成为一个受难者。
    【近义词】 1. 浇漓 - 浇薄

    【浇薄】释义:

  • 薄,不厚。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腕痈》“手腕背面结痈形”注:“手腕乃皮肉浇薄之处,若迁延日久不溃,或漫肿平塌,既溃腐烂露骨者逆,难於收功。”吴组缃《山洪》六:“浇薄多皱的腮皮一边膨起,像含着个青果在口里。”

  • 贫瘠。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二节:“用区种法的田称为区田。区田法可用在山陵、坡阪、城上、宅旁零星小块土地和浇薄、未垦的土地上。”

  • 指社会风气浮薄。

    《后汉书·朱穆传》:“常感时浇薄,慕尚敦篤。”《新唐书·循吏传·陈君宾》:“海内之人皆为兄弟,变浇薄之风。”王西彦《风雪》一:“从公务人员待遇的低微,他开始谈论到世态的炎凉和人情的浇薄。”

  • 【相关词】 世道浇漓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借酒浇愁 冷水浇头 冷水浇背 嚚浇 如汤浇雪 很浇 扬浇 文浇 水浇地 水浇莲 沟浇 油浇火燎 浇世 浇书 浇伪 浇俗 浇冷水 浇切糖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