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讲理
【全拼】 jiǎng lǐ
【释义】
  • 犹讲道。

    唐道宣《续高僧传·义解二·宝渊》:“同寺慧济謔之曰:‘昔谢氏青箱不至,不得作文章;今卿白簏未来,判无讲理。’”参见“讲道”。

  • 明白事理。

    《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那大汉见冒得官説话讲理,便亦改换了一副神情。”老舍《茶馆》第三幕:“只盼谁都讲理,谁也不欺侮谁!”

  • 评理。

    樊增祥《樊山判牍续编·批陈忠魁呈词》:“及尔请人讲理,宋学升反敢纠领十餘人持械殴伤尔母,又拉尔牛,愈説愈不像话。”黄濬《花随人圣盦摭忆·胡饼与胡乐》:“其(指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记齪茶一则,是今日上海茶馆讲理之俗所本。江南有此俗,盖已久矣。”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上啥地方去讲理?乡长是他的人,区长听他的话,县长办事要看他的脸色,全无锡当官的都和他穿一条裤子!”

  • 【例句】 1、对此他也无法否认,而且他自始至终都很讲理
    2、 你最好心平气和地同他讲理
    3、 跟彼得这种固执的人讲理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4、 我们觉得他不讲理
    【近义词】 1. 讲理 - 和气

    【和气】释义:

  • 古人认为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万物由此“和气”而生。

    《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韩非子·解老》:“孔窍虚,则和气日入。”唐刘商《金井歌》:“文明化合天地清,和气氤氲孕至灵。”宋王安石《次韵和甫春日金陵登台》之一:“万物已随和气动,一樽聊与故人来。”

  • 引申指能导致吉利的祥瑞之气。

    汉王充《论衡·讲瑞》:“瑞物皆起和气而生。”《朱子语类》卷一○六:“自古救荒只有两説:第一是感召和气,以致丰穰;其次只有储蓄之计。”明杨慎《词品·雪辞》:“满天和气,太平有象。”

  • 温和的气度。

    《礼记·祭义》:“有和气者必有愉色。”宋施德操《北窗炙輠》卷上:“伯淳既见,和气蔼然见眉宇间。”

  • 指态度温和。

    《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刘君荐极是为人和气,乡里见爱,都称他刘官人。”老舍《骆驼祥子》一:“﹝祥子﹞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

  • 和睦融洽。

    宋陈师道《南柯子·贺彭舍人黄堂成》词:“万家和气贺初成,人在笙歌声里暗生春。”《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开宗义富贵孝义传》:“衣服不曾分你我,家中和气不曾分。”赵树理《登记》:“小晚这一家……日子也过得,家里也和气。”

  • 指和睦的感情。

    《三国演义》第四九回:“你如何来追赶?本待一箭射死你来,显得两家失了和气。”老舍《茶馆》第一幕:“都是自己弟兄,别伤了和气呀!”

  • 犹元气;中气。中医谓人体内能使各器官发挥机能的原动力。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养气》:“若销鑠精胆,蹙迫和气,秉牘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宋沉作喆《寓简》卷八:“清晨荣卫流行,法当省节语言,葆惜和气。”明陆深《停骖录摘抄》:“﹝神宗问﹞:‘闻卿摄生亦有道乎?’潞公对:‘无他,臣但能任意自适,不以外物伤和气,不敢做过当事。’”

  • 指调和血气。

    宋叶适《橘枝词记永嘉风土》之二:“只消一盏能和气,切莫多盃自害身。”

  • 2. 讲理 - 和蔼

    【和蔼】释义:

  • 性情温和,态度可亲。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陈在衡》:“陈在衡先生,和蔼有风趣。”鲁迅《彷徨·离婚》:“但不知怎的总觉得他其实是和蔼近人,并不如先前自己所揣想那样的可怕。”冰心《张嫂》:“李老夫妇是山西人,为人极其慈祥和蔼。”

  • 【反义词】 1.讲理 - 蛮横

    【蛮横】释义:

  • 粗暴而不讲理。

    瞿秋白《饿乡纪程》十:“那堂倌絮絮叨叨说,那地俄国人怎样多,谢美诺夫的兵怎样蛮横,穷党来了,又不知道怎么样?”闻一多《最后一次的讲演》:“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 犹猛烈。

    杨朔《月黑夜》:“风雨的势头不但不减,反而更加蛮横。”


  • 【相关词】 《易经系传别讲》 《演讲的力量》 不讲 不讲武德 不讲道理 世讲 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中讲 串讲 主讲 云南讲武堂 五讲四美 五讲四美三热爱 传讲 侍讲 侍讲学士 俗讲 僧讲 劝讲 午讲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