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见解。
宋洪迈《夷坚丁志·薛士隆》:“士隆学无所不通,见地尤高明渊粹,刚正而有识。”郑观应《盛世危言·练兵上》:“一切舟楫、檣帆、测风、防颶、量星、探石、枪炮命中诸大端,必须确有见地,事事精能。”曹禺《雷雨》第二幕:“你的见地也不是没有道理。”
现有的土地。
唐皇甫憬《谏不置劝农判官疏》:“但责其疆界,严之隄防,山水之餘,即为见地,何必聚人阡陌,新遣检量,故夺农时,遂令受弊。”
【主张】释义:
主宰;作主。
《庄子·天运》:“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於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九:“我非天王,南岳神也,主张此地,汝何相侮?”《红楼梦》第三二回:“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
见解;主意。
唐韩愈《送穷文》:“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水浒传》第六四回:“寨中头领主张不定,请兄长军师早早收兵回来,且解山寨之难。”清李渔《玉搔头·讯玉》:“母亲不要多虑,孩儿自有主张。”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五:“这些不消说都是他的主张。”
提倡,扶持。
宋欧阳修《跋李翰林昌武书》:“嚮时苏梅二子,以天下两穷人主张斯道,一时士人倾想其风采,奔走不暇。”《宋史·隐逸传·徐中行》:“富贵易得,名节难守。愿安时处顺,主张世道。”鲁迅《二心集·夏娃日记>小引》:“美国已成了产业主义的社会,个性都得铸在一个模子里,不再能主张自我了。”
引申为接济。
明高明《琵琶记·义仓赈济》:“望相公可怜见,主张些粮米,与奴家救济公婆之命。”
筹办。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散序》:“其有何士参者,为之酋帅,尤善主张筵席。凡今年纔过关宴,士参已备来年游宴之费,繇是四海之内,水陆之珍,靡不毕备。”
犹支撑。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却又不知李参军如何便这般惊恐,连身子多主张不住,只是个颤抖抖的。”《三国演义》第三二回:“张辽乘势掩杀,袁尚不能主张,急急引军奔回冀州。”
【主见】释义:
主意;主张。
元无名氏《冯玉兰》第四折:“着俺们供报巡视地方,却是甚的主见。”《红楼梦》第五五回:“探春是年轻的姑娘,所以只説出这一句话来,试他二人有何主见。”鲁迅《书信集·致徐懋庸》:“但这也须自己有正当的主见。”
【意见】释义:
见解,主张。
《后汉书·王充等传论》:“夫遭运无恒,意见偏杂,故是非之论纷然相乖。”唐元稹《钱货议状》:“宜令百寮,各陈意见,以革其弊。”清袁枚《随园随笔·两议》:“今六部奏事,公卿意见不同者,许其两议。”李準《李双双小传》:“几个炊事员都拥护这个意见。”
指对人对事不满意的想法。
明李贽《与焦漪园太史书》:“盖意见太多,窠臼遂定,虽真师真友将如之何哉!”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於是上官存意见,胥吏得舞文。”浩然《艳阳天》第一一五章:“连沟南边那些跟支部书记有点意见的富足户也来了不少。”
识见。
元张光祖《<言行龟鉴>序》:“虽然,人之气质意见终有限,惟学问义理为无穷。”明吕坤《与讲学诸友书》:“这般胸次,发之言动,措之事业,纵有一二可观,也都是气质作用,聪明意见,安得尽合道理,协乎天则!”
【看法】释义:
对事物的认识和见解。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那么您死啦没有棺材睡又有什么关系呢?这都是一种习惯!一种看法!”巴金《要不要制订“文艺法”?》:“现在形势大好。不过所谓‘大好’也有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解释。”
【眼光】释义:
视线。
唐贾岛《送刘知新往襄阳》诗:“眼光悬欲落,心绪乱难收。”宋苏轼《起伏龙行》:“眼光作电走金蛇,鼻息为云擢烟缕。”清秦笃辉《平书·物宜篇上》:“眼光闪烁者,多阳恶之小人。”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七章:“她的眼光落在宁金山那灰军衣上,望了老半天。”
观察事物的能力;观点。
清吴伟业《梅村诗话》:“卧子奕奕眼光,意气笼罩千人,见者莫不辟易。”鲁迅《书信集·致时玳》:“例如《作家》月刊……它的盛衰,是和‘国防文学’并无关系的,而他们竟看得如此之重,即可见其毫无眼光,也没有自信力。”茅盾《昙》五:“王司令,少年腾达,人又漂亮,我的眼光断不会错的。”冰心《庄鸿的姊姊》:“以哲学的眼光看去,早死晚死,都是一样的。”
指眼睛。
清沉曰霖《晋人麈·异闻·囚徒妖术》:“见其囚眼光泛白,身冷如冰。”茅盾《子夜》十三:“屠维岳的眼光红得要爆出火来。”
视力。
清王陈梁《烛影摇红·自题秋夜校书图》词:“花甲餘三,眼光那比当年俊。”
【见解】释义:
对事理的认识和看法。
唐柳宗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僕见解不出此。”宋文天祥《出真州》诗:“怪道使君无见解,城门前日不应开。”老舍《黑白李》:“他接受的容易,可就没有什么精到的见解。”
【见识】释义:
见解;知识。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五》:“每幸郡国,见父老掾吏,问数十年事,吏民皆惊喜。令自以见识,各尽力命焉。”宋张载《张子语录·后录上》:“自孟子后,儒者无他见识。”《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他是有势力的人,却又醉了,怎与他一般样见识。”
指武艺。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一折:“则俺这兄弟张飞谁近的,他端的有见识,使一条点钢鎗敢与万人敌。”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二折:“则説他有见识,则説他多智谋。”
主意;计策。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又使见识往邻舍家借宿一夜,却与汉子通同计较,一处逃走。”元刘伯亨《朝元乐》套曲:“针线拘繫,缝半边忘半边,错了见识。”《西游记》第三五回:“那魔不知是个见识,只道是句老实言语,就将根本从头説出。”
认识我。
汉刘向《列女传·齐宿瘤女》:“﹝閔王﹞使使者加金百鎰,往聘迎之。父母惊惶,欲洗沐,加衣裳。女曰:‘如是见王,则变容更服,不见识也,请死不往。’於是如故随使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二班》:“殷狼狈而行,惧无投止。遇一媪来,睹其状,曰:‘殷先生喫苦矣!’殷戚然诉状,问何见识。媪曰:‘余即石室中灸瘤之病嫗也。’”
谓接触事物,扩大见闻。
《红楼梦》第五二回:“黛玉笑道:‘带来了,就给我们见识见识也罢了。’”朱自清《<经典常谈>序》:“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
【观点】释义:
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看法。
徐兴业《金瓯缺》第四章:“她既要用自己的观点,又要用嚲娘的观点来观察马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