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鉴定”。辨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优劣。
宋陆游《跋中和院东坡帖》:“鉴定精审,无一帖可疑者。”明叶宪祖《鸾鎞记·品诗》:“滴露研硃非草草,从容鑑定庶无尤。”茅盾《委屈》:“这衣服的剪裁式样,要是给话剧团管道具的专家见了,准会鉴定出它是哪一年的时装。”
指对人功过、出身和优缺点等的鉴别和评定。
吴晗《灯下集·谈曹操》:“‘奸雄’这一鉴定,是许劭的创造。”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他对于成分的鉴定特别细心。”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哟!我又不是干部科长,成天给你作鉴定。”
【判决】释义:
裁断;确定。
《南史·孔觊传》:“虽醉日居多,而明晓政事,醒时判决,未尝有壅。”清昭槤《啸亭杂录·伍弥相公》:“及判决事,公素持大体,事无稽迟。”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四》:“世於裴伦,不异其母,忽爱忽恶,无判决也。”
封建时代指官府断案,后指司法机关对审理结束的案件作出裁决。
《元典章·台纲一·内台》:“诸官府见问未决之事,监察御史不得輒凭告人饰词取人追卷,候判决了毕,果有违错,依例纠弹其罪。”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六章:“梁建想着,心灰意懒,好像他坐在被告席上,听取最后的判决。”陈祖芬《祖国高于一切》:“当法官宣读了离婚的判决后,她在法庭上当众就哭了起来。”
【判定】释义:
裁定;断定。
《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主司指堂上匾额道:‘此堂既名为至公堂,岂可以老少而私爱憎乎?自古龙头属於老成,也好把天下读书人的志气鼓舞一番。’遂不肯更换,判定了第五名正魁。”鲁迅《南腔北调集·“蜜蜂”与“蜜”》:“看了《涛声》上批评《蜜蜂》的文章后,发生了两个意见,要写出来,听听专家的判定。”魏巍《东方》第一部第三章:“可是现在他沿着村南头走了一遭儿,却不能判定哪个是自己的家门。”
【判断】释义:
分析裁定。
《北齐书·许惇传》:“惇清识敏速,达於从政,任司徒主簿,以能判断,见知时人,号为入铁主簿。”鲁迅《书信集·致萧军萧红》:“‘父爱’也一样的,倘不加判断,一味从严,也可以冤死了好子弟。”柯灵《香雪海·我们曾经生活在泥淖里》:“任何一个理智清明的人都可以作出判断。”
犹判决。
宋赵令畤《侯鲭录》卷八:“九尾野狐者,一日下状解籍。遂判云:‘五日京兆,判断自由。九尾野狐,从良任便。’”元施惠《幽闺记·图形追捕》:“这等之人,如何判断?押赴市曹,一刀两段。”《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
欣赏。
唐南卓《羯鼓录》:“时当宿雨初晴,景色明丽,小殿内庭,柳杏将吐,睹而嘆曰:‘对此景物,岂得不为他判断之乎!’”宋刘克庄《贺新郎·寄题聂侍郎郁孤台》词:“倾倒赣江供砚滴,判断雪天月夜。”元伯颜《小令·喜春来》曲:“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
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某一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在形式逻辑上用一个命题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