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而锋利。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余尝见其庙像甚勇,手持屠刀尖鋭,按膝而坐。”《朱子语类》卷十六:“此是圣人言语之最精处,如箇尖鋭底物事。如公所説,只似箇桩,头子都粗了。”《剪灯新话·太虚司法传》:“一鬼曰:‘吾赠以哨风之嘴。’即以一铁嘴加於其唇,尖鋭如鸟喙焉。”
形容物之挺拔峻峭者。
郭沫若《残春》四:“门司市北有座尖锐的高峰,名叫笔立山。”
形容声音的尖厉。
巴金《新生》:“于是一个尖锐的声音叫起来,声音很凄惨。”曹禺《北京人》第三幕:“隔巷有骡车慢慢地滚过去,远远传来两声尖锐的火车汽笛声。”
敏锐;灵敏而深刻。
沙汀《闯关》四:“左嘉尖锐的感觉到:余明的笑是外交式的。”柳杞《好年胜景》:“对于自己的母亲,孩子们有特别尖锐的识辨能力。”
谓十分明确,毫不含糊,不留情。
毛泽东《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孙中山先生是个好人,但他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了?其原因:一,没有分土地;二,不晓得镇压反革命;三,反帝不尖锐。”徐迟《狂欢之夜》:“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的,诗人们不约而同的都写讽刺诗了。都尖锐地、刻毒地嘲弄现状。”
紧张、激烈。
巴金《军长的心》:“你起初也许会奇怪,怎么这么多的好人集中在这个斗争最尖锐的地方。”胡采《<在和平的日子里>序》:“他的作品……习惯于把他的主人公们置于尖锐的冲突之中,来塑造新英雄人物的豪迈性格。”
【犀利】释义:
坚固锐利。多指兵器。
《汉书·冯奉世传》:“然羌戎弓矛之兵耳,器不犀利,可用四万人,一月足以决。”颜师古注:“如淳曰:‘今俗刀兵利为犀。’晋灼曰:‘犀,坚也。’晋説是。”唐刘长卿《杂咏·古剑》:“儻遇拂拭恩,应知剸犀利。”《明史·云南土司传三·者乐甸》:“日事攻战,鎧械犀利。”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八:“余静的心像是给犀利的刀子绞割。”
形容语言、文辞、感觉、眼光等的尖锐锋利。
唐刘禹锡《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记》:“未几改职方知制誥,词锋犀利,絶人远甚。”太平天囯洪仁玕《军次实录》:“笔尖犀利甚干戈,挥洒从心任欲何?”茅盾《创造》一:“他心里暗恨李小姐……便借端发泄,很犀利的把李小姐批评了一番。”梁斌《红旗谱》二四:“他讲着,掀动浓厚的眉毛,睁开圆大的眼睛,射出犀利的光芒。”
【锋利】释义:
武器、工具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汉荀悦《汉纪·元帝纪中》:“羌众弓矛之兵耳,器不锋利。”《宋史·兵志十一》:“嘉佑四年,詔:京师所製军器,多不锋利。”周而复《白求恩大夫》二:“白大夫取回那把锯子,在一块破木头上试锯了几下,还算锋利。”
言论、文笔等尖锐。
唐刘禹锡《洛中酬福建陈判官见赠》诗:“怪君今日文锋利,新向延平看剑来。”《红楼梦》第一一○回:“从前奶奶在东府里还是署事,要打要駡,怎么这样锋利,谁敢不依。”鲁迅《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一到旧社会的崩溃愈加分明,阶级的斗争愈加锋利的时候,他们也就看见了自己的死敌,将创造新的文化。”
【锐利】释义:
尖锐锋利。
宋田锡《倚天剑赋》:“天老练日时之吉,太一详鋭利之符。”瞿秋白《乱弹·财神还是反财神》:“在斗争的过程之中去锻炼出文化上的更锐利的武器。”闻一多《红烛·孤雁》诗:“他的锐利的指爪,已撕破了自然底面目。”
敏锐。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有斗争经验的青年人也要,因为他们有进步的思想,有锐利的观察。”韩北屏《非洲夜会·不巧的巧遇》:“凭他一双锐利的生意眼,一种对赚钱特别敏感的神经,立刻察觉出这里……正是一个迷人的好所在。”
【迟钝】释义:
亦作“遅钝”。谓货物不易售出;销路不畅。
《后汉书·五行志一》:“遅钝之畜,而今贵之。”宋梅尧臣《杜挺之将出京遗予薪刍豆》诗:“餘粮迟钝不暇惜,均於朋契惟义惇。”一本作“滞钝”。许杰《我的写作生活》:“而在另一方面,也因中国的文艺市场迟钝,要靠稿费收入,每至不容易生活。”
谓思想、感官、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
《三国志·吴志·孙奂传》:“吾初忧其迟钝,今治军,诸将少能及者,吾无忧矣。”《北齐书·李绘传》:“下官肤体疏嬾,手足迟钝,不能逐飞追走,远事佞人。”宋俞文豹《吹剑录》:“文豹谓士大夫与其敏给也寧迟钝。”《明史·李裕传》:“人材质不同,偏执类酷,迟钝类软。”茅盾《路》四:“就是神经迟钝的人也嗅得出到处紧张的空气。”丁玲《水》三:“望着大福的三爷,在一双迟钝的眼里又挤出两颗眼泪来。”
谓锈蚀;不锋利。
《艺文类聚》卷三五引晋束晳《贫家赋》:“釜迟钝而难沸,薪鬱絀而不然,至日中而不熟,心苦苦而飢悬。”梁斌《播火记》四九:“灾难像锈钝了的锉刀,生涩、迟钝地锯锉着人们的生命。”
缓慢,不迅速。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某扶乩之人,遇能书者则书工,遇能诗者即诗工,遇全不能诗能书者则虽成篇而迟钝。”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康祺初入京,尚闻有一洗万古之謔,盖取杜句嘲之,以见升迁迟钝也。”端木蕻良《鴜鹭湖的忧郁》:“小女孩惶悚地小鸡样地向他疑惑地看了一眼,把举起来的镰刀迟钝地放下来。”
谓声音低沉粗重。
冯雪峰《月灾》:“我们投进了它的怀里去的时候,它就发出了一阵厌烦的迟钝的低微声音来。”峻青《黎明的河边·烽火山上的故事》:“在那万山丛中,不时地传来了沉重而迟钝的炮声。”萧军《羊·军中》:“同时在最后一百的数目里,棒子起落的声音迟钝了,不轻妙,折扣打得比较少--军中普通打人,照例是‘数十打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