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时派出的警戒侦察部队。通常为一个班到一个连。
陈毅《红四军军次葛坳突围赴东固口占》诗:“尖兵报有敌,后队转向东。”峻青《海啸》第一章七:“这个情况很重要,咱们要特别提高警惕。现在拉长距离,派出尖兵。”
喻工作上走在前面的人。
谢觉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们是保卫祖国的国防第一类预备役,也是工农业生产战线上的尖兵。”李瑛《关于今天的战斗》诗:“你们是从北京出发的历史的尖兵。”
【哨兵】释义:
旧时巡逻、稽查的士兵。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是夜有个巡江捕盗指挥,也泊舟磯下……带了哨兵,一路赶来。”
执行警戒任务的士兵。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六章:“哨兵问口令的喊声挡住了他。”
【斥候】释义:
亦作“斥堠”。侦察;候望。
《史记·李将军列传》:“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司马贞索隐:“许慎注《淮南子》云:‘斥,度也。候,视也,望也。’”《北史·莫多娄贷文传》:“以轻骑一千,军前斥堠,死於周军。”唐元稹《加乌重胤检校司徒制》:“又明於斥候,善揣敌情。”《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谨斥堠,严巡逻,守御遂固。”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而果也斥候於不及防之地,齎不及防之警报至。”
指侦察、候望的人。
《左传·襄公十一年》:“纳斥候,禁侵掠。”《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復远遣斥候,观相径要,欲图寿春,权以为不可。”明朱鼎《玉镜台记·渡江击楫》:“江阳空阔,谨防斥堠。”清魏源《圣武记》卷三:“斥堠言贼十餘万,后追甚迫。”
用以瞭望敌情的土堡。
明尹耕《紫荆关》诗:“斥堠直通沙磧外,戍楼高并朔云平。”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阮龙光》:“食顷,隐隐闻斥堠下有人絮语。”谢雪畴《“老虎团”的结局》:“这两个土堆,本是古代战争烽火中斥堠的遗址。”
指大船上用以瞭望的小屋。
《释名·释船》:“五百斛以上还有小屋曰斥候,以视敌进退也。”
【标兵】释义:
古时军中标下之兵。
明沉德符《野获编·督抚·整饬兵备之始》:“但承平日久,仍如守土之吏,无标兵可练,无军餉可支。”《花月痕》第四六回:“试问各道节度共带枢部之衔,且有标兵之掌,如何説得不知兵。”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他杀得性起,不再同刘芳亮等互相照应,率领着自己的标兵追着一股敌人不放。”
阅兵场上用来标志界线的兵士。也泛指群众集会中用以标志某种界线的人。
碧野《雪路云程·飞越冰峰》:“崖边竖立着成串的黑白相间的防护桩,就像标兵似的屹立着。”
比喻可以作为榜样的人或单位。
丁玲《杜晚香》:“她是队的,然后又是农场的、全垦区的标兵了。”秦牧《长街灯语·我们需要传记文学》:“但却的确需要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杰出领袖人物……以至于在各条战线上作出了十分卓越贡献的标兵留下一些记载,树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