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实;牢固。
《管子·内业》:“定心在中,耳目聪明,四枝坚固。”宋司马光《乞罢修腹内城壁楼橹及器械状》:“楼櫓坚固,器甲精利。”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无产阶级的坚固的同盟者是农民。”
坚定。
汉刘向《列女传·楚平伯嬴》:“伯嬴自守,坚固专一,君子美之,以为有节。”清魏源《圣武记》卷七:“且人心坚固,至死不移。”
【坚实】释义:
坚硬。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今唐邓间多大柿,其初生涩,坚实如石。”
坚固;牢固;实在。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鱼鲊》:“一重鱼,一重饭,手按令坚实。”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棺槨皆以石为之,甚坚实。”鲁迅《<朝花夕拾>·后记》:“但这不过是我一时的臆测,此外也并无什么坚实的凭证。”
结实,健壮。
鲁迅《彷徨·祝福》:“她的男人是坚实人,谁知道年纪青青,就会断送在伤寒上?”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一章:“四十多岁的人象三十多岁一般坚实。”
坚强;坚定。
《北齐书·崔昂传》:“昂性端直少华,沉深有志略,坚实难倾动。”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这个坚实乐观的人,第一次遭到烦扰的袭击了。”丁玲《韦护》第三章六:“而现在呢,他在比他生命还坚实的意志里,渗入了一些别的东西。”
指植物成熟。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三国吴陆玑疏:“蒹,水草也,坚实。牛食之,令牛肥彊。”《朱子语类》卷六八:“如那百穀坚实了,方唤做正性命。”
【坚硬】释义:
硬。如:坚硬的山石。
【牢固】释义:
坚固。
《三国志·吴志·陆抗传》:“吾寧弃江陵而赴西陵,况江陵牢固乎?”唐陆龟蒙《散人歌》:“太宗基业甚牢固,小丑背叛当歼夷。”浩然《艳阳天》第一○二章:“那砖石又硬又凉,好像钢铁一般牢固。”
严密;巩固。
《宣和遗事》后集:“帝所居观中,官给时至时不至……十月初三日,又添监者至十八人,牢固监之。”《水浒传》第五五回:“牢固寨栅船隻,保守滩头,晓夜提备。”
【稳固】释义:
安稳牢固。
郁达夫《出奔》三:“他的身材并不高大,但是一身结实的骨肉,使看他一眼的人,能感受到一种坚实、稳固、沉静的印象。”邹韬奋《萍踪寄语》七二:“那便是实力增强儿童的体格,使他更加强健,更加稳固。”
【松散】释义:
懈怠;放松。
清黄辅辰《戴经堂日钞》:“都是鬆散,不肯上前。”《老残游记》第四回:“这里于学礼的媳妇,是城里吴举人的姑娘,想着他丈夫同他公公、大伯子都被捉去的,断不能鬆散。”
散开,不紧密。
丁玲《田家冲》:“爹将鞭向她们扬了一扬,又赶着牛艰难的走去了,在一些不平的土块中颠簸着,土便在他踩着的耙下松散了。”曹禺《雷雨》第一幕:“﹝周朴园﹞长衫的领扣松散着,露着颈上的肉。”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二章:“﹝黄为民﹞回头一看,发觉队伍松散了,便高声叫道:‘就地休息。’”
不集中;不紧凑。
孙犁《澹定集·读冉淮舟近作散文》:“淮舟这次写的文章中,有些是太松散了。”萧乾《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他往往感到中国作品写得松散。”
轻松;舒展。
端木蕻良《早春》:“妈妈说,春天来了,要我到外边松散松散。”
【松软】释义:
松散绵软。
叶圣陶《火灾·醉后》:“我同季亮回寓的时候,踏着松软的沙路。”孙犁《秀露集·乡里旧闻》:“土地是松软的,把孩子们的脚埋进去。”马季《友谊颂》:“背靠高山,面对大海,大屋顶的房间,松软的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