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纪念
【全拼】 jìniàn
【释义】
  • 另见jì

  • 纪[jì]

    〈名〉

    1.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己声。本义:散丝的头绪)

    2. 同本义

      纪,别丝也。——《说文》

      三纲六纪。纪者,理也。——《白虎通》

      众之纪也。——《礼记·礼器》。注:“丝缕之数有纪。”

      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墨子·尚同上》

      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淮南子·泰族训》

    3. 开端,头绪

      纪,绪也。——《方言十》

      又如:乱其纪(事情乱了端绪)

    4. 要领

      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吕氏春秋》

      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礼记·乐记》

    5. 纲领;纲纪

      纲纪四方。——《诗·大雅·棫朴》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韩非子·主道》

      又如:纪经(纲常);纪纲(网罟的纲绳。引申为法纪与政纲;治理;管理);纪序(纲纪次序)

    6. 法则;准则

      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吕氏春秋·孟春》

      又如:纪法(法律;法规)

    7. 纪律。

      如:法纪(法度和纪律);军纪;纲纪;党纪

    8. 终极。

      如:纪极(极限);纪限(极限)

    9. 仆人。

      如:纪纲(仆人)

    10. 历史上的或人类发展,尤指文化发展方面的一个时代或时期。

      如:世纪;中世纪

    11. 地质上的分期(长于“世”,包括在一个“代”中)。

      如:侏罗纪;二叠纪;石炭纪;寒武纪;震旦纪

    12. 十二年的一个时期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马嵬》

    13. 杂记、印象或事件的非正式纪录。

      如:陕北纪行——义同“记”,主要用于“纪念、纪年、纪要、纪元、纪传”等,别的地方多用“记”

    14. 旧时史书的一种体裁本纪,专记帝王的历史事迹及一代大事。

      如:《史记·高祖本纪》、《后汉书》

    15. 中国古国名。姜姓,春秋时为齐所灭,故城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

    16. 姓。

      如:纪信(公元前?—前204),汉初将军,赵城人。秦末为刘邦部将,项羽围刘邦于荥阳时,事急纪信伪乘刘邦车出降,刘邦乘隙脱逃,纪信即被项羽杀害;纪昌(古代传说中善于射箭的人)

    〈动〉

    1. 处理;治理

      纪农协功。——《国语·周语上》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陶潜《移居》

      又如:纪理(经纪,管理);纪农(治理农事)

    2. 通“记”。记录,记载

      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左传·恒公二年》

      司马子长纪黄帝以至孝武。——《论衡·须颂》

      咸用纪宗存主。——张衡《东京赋》

      恶能无纪。——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罗缕纪存。——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纪兴(记录兴致);纪功(记载功绩);纪述(记载叙述)

    【例句】 1、他的人格是唯一值得纪念的。
    2、 金婚是结婚五十周年纪念日。
    3、 这块纪念碑是纪念他们得胜。
    4、 他们立了一座纪念纪念他。
    【近义词】 1. 纪念 - 怀念

    【怀念】释义:

  • (形声。从心,褱声。本义:想念,怀念)

  • 同本义

    怀,思念也。——《说文》

    嗟我怀人。——《诗·周南·卷耳》

    维以不永怀。

    有女怀人。——《诗·召南·野有死麕》

    惟佳人之独怀兮。——《楚辞·悲回风》

    怀良辰以孤往。——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久行怀思。——《后汉书·列女传》

    而不怀仁。——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去国怀乡。(国,国都)——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怀土(怀恋故乡;安于所处);怀香(怀念女色;风流);怀慕(怀念仰慕);怀乡(思念故乡)

  • 心里存有;怀藏

    心怆悢以伤怀。——《文选·班彪·北征赋》

    怀瑾握瑜兮。——《楚辞·九章·怀沙》。注:“在衣为怀,在手为握。”

    怀怒未发。——《战国策·魏策》

    怀信佗傺。——《楚词·屈原·涉江》

    怀犹豫之计。——《资治通鉴》

    尚怀狐疑。

    怀其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怀瑾握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佩紫怀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汝姊在吾怀。——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怀玉(怀抱美玉。比喻人具有才德);怀慝(心中怀有不良的意念);怀贰(怀有二心);怀袖(拥抱);怀刺(心怀讽刺)

  • 包容;包围

    荡荡怀山襄陵。——《书·尧典》。传:“怀,包也。”

    怀万物。——《淮南子·览冥》

    又如:怀挟(包藏);怀山(包围山陵)

  • 孕,怀孕,谓妇女或雌性哺乳动物受精有胎。

    如:怀耽(怀担。都指怀胎);怀了六甲(旧时指女怀孕);怀子(怀孕);怀身(怀孕)

  • 归向;依恋

    戎狄怀之。——《国语·晋语》

    怀与安,实败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又如:怀向(归向;向往);怀附(归向,归附);怀服(内心顺服);怀化(归服向化)

  • 招致;招徕。

    如:怀诱(犹招引);怀辑(怀集;招来)

  • 安;安抚

    而怀西戎。——《韩非子·五蠹》

    广德行以怀之。——汉·桓宽《盐铁论·本议》

    又如:怀生(安于生计);怀保(安抚保护;抚养);怀远(安抚边远的人);怀抚(安抚)

  • 〈名〉

    1. 胸口;怀抱里

      免于父母之怀。——《论语·然后》

      寘子于怀。——《诗·小雅·谷风》

      出其父母怀衽之中。——《韩非子·初见秦》

      又如:怀黄(怀里揣着金印);怀金(怀揣金印);怀襟(胸襟)

    2. 心意;情意

      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逆以前我怀。

      聊布往怀。——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予怀怆然。——宋·姜夔《扬州慢》

      又如:怀恩(感念恩德);怀寄(寄托心志);怀爱(心中喜爱)

    3. 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

      卅九年,攻怀。——《睡虎地秦墓竹简·编年纪》

    4. 姓。

      如:怀素(公元737—799,唐名僧。长沙钱氏,字藏真。善草书,以狂草出名,继承张旭笔法,世称颠狂素)

    5. 2. 纪念 - 思念

      【思念】释义:

    6. 多须的样子。

      如:于思(形容胡须很多)

    7. 另见si

    思[sī]

    〈动〉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囟(xìn),囟亦声。囟脑子。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本义:思考,想;考虑)

    2. 同本义

      思,容也。——《说文》

      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书·洪范》

      钦明文思安安。——《书·尧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多思;前思后想;自思;深思熟虑;思疑(疑惑;疑心);思郁(思虑薀结);思鲈(比喻抽身归隐);思劳(思虑劳累);思察(思虑辨察);思算(思量盘算;考虑);思忖(细细考虑,揣度);思惟(思索;考虑);思乎(方言。想,考虑);思省(考虑;省察);思度(考虑,思忖);思酌(考虑斟酌);思裁(忖度);思摸(方言。忖度);思辨(思考辨析);思绎(思索寻求)

    3. 思慕;想念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战国策·赵策》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总揽英雄,思贤若渴。——《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思慕宿宾(思念曾住在此地的人);思功悼枉(怀念其功绩,伤悲其冤屈);思忆(思念,想念);思女(思念异性的女子);思服(怀念);思齐(思慕贤者的风范而效法之,使与之等齐);思旧(思念旧友);思治(想念治世);思归(想望回故乡);思怀(怀念);思眷(眷念);思企(旧时书信语,犹想念);思顾(思念);思亲(思念父母。亦泛指思念亲人);思负(思念罪过);思存(思念,念念不忘);思土(思念故土);思且(犹思存);思渴(渴念);思心(思恋爱慕之心);思泳(思慕咏叹)

    4. 悲伤,哀愁

      远望使心思,游子恋所生。——《乐府诗集·长歌行》

      仰清风以叹息,寄余思于悲絃。——三国魏·曹植《幽思赋》

      吉士思秋,实感物化。——晋·张华《励志诗》

      又如:思秋(悲秋)

    〈名〉

    1. 思想,思绪,心情。亦指构思

      晻晻日欲瞑,愁思出门啼。——《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思功(苦思之功,创作中的苦心经营);思力(思维能力);思至(灵感到来,思想集中);思覃(深思);思致(指人的思想意趣或性情、才思);思理(构思;思辨能力;思致,才思情致);思综(才思);思纬(才思学识);思意(心思用意);思士(思善感之士);思事(心事);乡思

    2. 特指创作的构思

      画思入神。——《新唐书》

    3. 诉讼。通“司”

      思,司也。凡有所司捕必静思忖亦然也。——《释名》

    4. 诗体的一种[oneofthepoetry'sstyle]

      以思名者,太白有《静夜思》——宋·严羽《沧浪诗话》

    5. 语气词。用于语首,无实义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诗·鲁颂·泮水》

    6. 用于句中,无实义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诗·小雅·桑扈》

    7. 另见sāi

    【反义词】 1.纪念 - 忘记

    【忘记】释义:

  • 不记得。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乃答以岁月之久,皆忘记。”明李贽《与周友山书》:“我亦全然忘记近事,只觉如初时一般,谈説终日。”朱自清《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 该做的事没有想到去做。

    明张居正《女诫直解》:“你众女将我这教诫的言语,务要勉励,身体力行,不要怠慢忘记了。”陈登科《赤龙与丹凤》十六:“他伸手一摸,军帽忘记戴了,又跑回来找帽子。”

  • 没有感觉到。

    宋范成大《西江有单鹄行》:“怀安浦漵暖,忘记云海宽。”清孙枝蔚《九日汪叔定季甪招饮见山楼》诗:“笑声乱落梧桐树,忘记江头羽檄驰。”李準《耕云记》:“电闪着,雷打着,风卷着云……那时我也忘记害怕啦!只觉得好看。”


  • 【相关词】  新近纪 《世纪末的魔术师》 《事物纪原》 《侏罗纪》 《侏罗纪世界》 《侏罗纪公园》 《史记·殷本纪》 《史记·项羽本纪》 《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微纪元》 《新世纪福音战士》 《秦始皇本纪》 《竹书纪年》 《莽荒纪》 《诸世纪》 《超新星纪元》 一个世纪 一纪 三五历纪 三叠纪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