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寂然
【全拼】 jìrán
【释义】
  • 形容寂静的状态。

    《易·繫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於此?”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水浒传》第九五回:“﹝那人﹞言讫,化阵旋风,寂然不见。”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下·琴心曲》:“於时已二更餘,万籟寂然,月明如昼。”鲁迅《集外集拾遗·好东西歌》:“相骂声中失土地,相骂声中捐铜钱,失了土地捐过钱,喊声骂声也寂然。”

  • 【例句】 1、他们都寂然不动地坐着,冥想这个东西多么好。
    2、 都寂然、坦然,向郊野、向天穹赤露,
    3、 老师不愿意我周围的天地寂然无声。
    4、 合城寂然
    【近义词】 1. 寂然 - 寂静

    【寂静】释义:

  • 没有声音;安静。

    唐谷神子《博异志·马侍中》:“四更,东方月上,燧觉寂静,乃出而去,见人马骨肉狼藉。”宋梅尧臣《翠竹亭》诗:“种竹几千个,结亭三四椽。游人多寂静,啼鸟亦留连。”元商挺《潘妃曲》曲:“冷冷清清人寂静,斜把鮫綃凭,和泪听。”明孟称舜《桃花人面》第四出:“今日同俺爹拜扫回来,村途寂静,缓步先行。”《红楼梦》第一○一回:“只见园中月色比外面更觉明朗,满地下重重树影,杳无人声,甚是凄凉寂静。”鲁迅《三闲集·怎么写》:“夜九时后,一切星散,一所很大的洋楼里,除我以外,没有别人。我沉静下去了。寂静浓到如酒,令人微醺。”

  • 宗教指摆脱一切烦恼忧患的纯静心境。

    《百喻经·煮黑石蜜浆喻》:“五热炙身,而望清凉寂静之道,终无是处。”《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心镜明,长鉴照,寂静修行弃喧闹。”《云笈七籤》卷十七:“心体寂静,妙用无穷,故名真慧。”

  • 2. 寂然 - 沉寂

    【沉寂】释义:

    (1)十分寂静:~的深夜。(2)消息全无:消息~。
    【反义词】 1.寂然 - 嚣然

    【嚣然】释义:

  • 亦作“嚻然”。闲适貌。

    《尔雅·释言》“嚻,闲也”晋郭璞注:“嚻然,闲暇貌。”明张居正《学农园记》:“则又欣然以喜,嚣然以娱。”清吴嘉宾《得一斋记》:“吾一从而居其土宜别其苦良,不亦矜乎,故吾嚣然自为得也。”

  • 得意貌。

    《三国志·蜀志·彭羕传》:“羕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宋苏轼《上韩太尉书》:“於是天下之士,嚣然皆有无用之虚名,而不适於实效。”清龚自珍《乙丙之际著议第六》:“其惑也,则且援古以刺今,嚣然有声气矣。”姚锡钧《春声自序》:“比年以来,斯事至滥,往往遣词选字,义且未安,而嚣然自鸣,多所刊布。”

  • 饥饿貌。

    《文选·嵇康<养生论>》:“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李善注:“嚣然,飢意也。”清顾炎武《中宪大夫山西按察司副使寇公墓志铭》:“奉旨徵漕,而大水之后,粒米无出,百姓嚣然。”

  • 扰攘不宁貌。

    唐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安南乘势杀都护李象古……岭南嚣然。”宋王谠《唐语林·德行》:“臣宣旨京兆尹閲女子,人间嚣然,而朝廷好言事者得以为口实。”邹韬奋《当前的主要任务》:“举个明显的例子,你说民主政治实现能加强国力,加速抗战胜利的到来吗?他就嚣然起来反对。”

  • 亦作“嚻然”。忧愁貌。

    《汉书·王莽传赞》:“是以四海之内,嚣然丧其乐生之心,中外愤怨。”颜师古注:“嚣然,众口愁貌也。音五高反。”


  • 2.寂然 - 骚然

    【骚然】释义:

  • 扰乱貌;动荡不安貌。

    《汉书·严助传》:“夫以眇眇之身,託于王侯之上,内有饥寒之民,南夷相攘,使边骚然不安,朕甚惧焉。”唐李华《咏史》之四:“幕府功未立,江湖已骚然。”宋苏舜钦《太子太保韩公行状》:“诸邑日有剽劫,民情骚然。”鲁迅《伪自由书·从幽默到正经》:“不幸东省沦陷,举国骚然。”

  • 纷杂貌。

    汉刘向《说苑·君道》:“开其道路,察而用之;尊其位,重其禄,显其名。则天下之士,骚然举足而至矣。”

  • 风动貌。

    宋苏轼《减字木兰花》词之十序:“时余为郡,一日屏骑从过之,松风骚然,顺指落花求韵,余为赋此。”

  • 凄清貌。

    宋林逋《寿阳城南写望怀历阳》诗:“吟罢骚然略迴首,歷阳诗社久离群。”


  • 【相关词】 万念俱寂 万籁俱寂 万赖俱寂 不甘寂寞 人寂寞 侘寂 入寂 冥寂 冲寂 冷寂 凄寂 凝寂 古来英雄皆寂寞 同归于寂 圆寂 大寂 孤寂 宴寂 寂历 寂嘿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