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急切
【全拼】 jí qiè
【释义】
  • 紧要;迫切。

    《后汉书·崔寔传》:“不彊人以不能,背急切而慕所闻也。”李贤注:“背当时之急切,而慕所闻之事,则非济时之要。”宋司马光《论夜开宫门状》:“自今宫殿门城门,并须依时开闭,非有急切大事,勿復夜开。”《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早料定这庙中除了劫财害命,定还有些伤天害理的勾当作出来,因急切要救安公子,且不能兼顾到此。”徐怀中《西线轶事》六:“每次见面以后,她总是怀着急切的心情,在等待着下一次见面的机会。”

  • 仓卒;短时间。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急切钓不的沧海鲸鰲。”《红楼梦》第八七回:“寳玉站住再听,半日,又拍的一响……寳玉方知是下棋呢。但只急切听不出这个人的语音是谁?”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船开得也不慢,只是人太多,急切渡不完。”

  • 【例句】 1、每年人们都急切地盼望那一天。
    2、 警方急切地想弄清这一神秘事件的真相。
    3、 他急切盼望着妻子的来信.
    4、 这个男孩急切想骑他那辆新自行车。
    【近义词】 1. 急切 - 急促

    【急促】释义:

  • 褊急。

    《书·洪范》“曰急,恆寒若”孔颖达疏引汉郑玄曰:“急促自用也。言人君急促太酷,至恆寒之气来应之。”柔石《二月》二十:“我看你近来的态度太急促,像这样的办事要失败的。”

  • 犹迅速。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晦菴是有心寻不是的,来得急促。唐仲友出乎不意,一时迎接不及。”柯岩《东方的明珠》一:“他急促地拉开了客厅的门。”

  • 快而短促。

    清何洯《竞渡歌》:“轻扬楚些三山落,急促吴謳十里闻。”韩北屏《非洲夜会·举杯痛饮》:“歌声凄厉、简直像在呼号,再配上急促剧烈的动作,那种抢天呼地的歌舞,真有撕裂人心的力量。”

  • 指时间仓促。

    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少奶奶:]等我多想想,(顿)现下太急促了。”

  • 犹紧迫。

    袁鹰《悲欢·不灭的诗魂》:“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一个重要的节目,一项急促的宣传任务,报纸往往要组织相应的版面。”

  • 2. 急切 - 急忙

    【急忙】释义:

  • 急速匆忙;赶紧。

    宋苏舜钦《寄题水月》诗:“如何遂得追游性,摆却营营不急忙。”《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张文贵传上》:“急忙便讨三盃酒,安排夜饭待官人。”《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二人领命,急忙回山打点行李牲口去了。”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五章:“﹝卢嘉川﹞有许多紧急的工作必须赶快去做,因此伴着道静走了一段路,他就急忙走开了。”

  • 仓卒;短时间。

    《水浒传》第六三回:“军兵败走,心中必怯。若不乘势追赶,诚恐养成勇气,急忙难得。”《西游记》第十八回:“话説那三藏望行者急忙不来,心甚疑惑。”《西游记》第八四回:“我们走路的人辛苦,只怕睡着,急忙不醒,一时失所,奈何?”

  • 3. 急切 - 急迫

    【急迫】释义:

  • 犹紧急。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袁釰者,羌豪也。秦时,拘执为奴隶,后得亡去。秦人追之急迫,藏於穴中。”宋苏轼《上韩魏公论场务书》:“窃以为古人之所以大过於人者,惟能於扰攘急迫之中,行宽大闲暇之政,此天下所以不测而大服也。”茅盾《喜剧二》:“肚子里早就咕咕地叫,这是比什么都急迫。”

  • 匆促;急促。

    宋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人欲得正己而物正,大抵道义虽不可缓,又不欲急迫,在人固须求之有渐,於己亦然。”明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寺僧闻棺中急迫有声。”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三一章:“事情很多,时间急迫,不可能多过细的考虑。”

  • 迫切。

    明李贽《答刘晋川书》:“弟年近古稀矣……且生世之苦目击又已如此,使我学道之念转转急迫也。”郭澄清《大刀记》第十七章:“来援的敌人,既然是贾立义带队,他不同于石黑,很可能没有那种急迫的心情。”

  • 焦急。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及武王既丧,商人不靖,观《鴟鶚》、《小毖》之诗,悲哀急迫,岌岌然若不可以一朝居。”柔石《二月》十八:“萧一时非常急迫,他眼盯住看这妇人,他只从她脸上看出憔悴悲伤。”

  • 4. 急切 - 火急

    【火急】释义:

  • 形容极其紧急。

    《北齐书·幼主纪》:“﹝帝﹞特爱非时之物,取求火急,皆须朝徵夕办。”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二僧》诗:“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水浒传》第二回:“庄客报知史进,史进火急披衣,来到庄前。”峻青《黎明的河边》:“河西沿岸的好多村庄里,都响起了火急的钟声。”

  • 5. 急切 - 迫切

    【迫切】释义:

  • 逼近。

    《汉书·薛宣传》:“况(薛况,宣子)知咸给事中,恐为司隶举奏宣,而公令明等迫切宫闕,要遮创戮近臣於大道人众中。”明何景明《何子·策术》:“存久远之忧者,弭迫切之害者也。”

  • 逼迫。

    《汉书·文三王传》:“臣愚以为王少……疑有所迫切,过误失言,文吏躡寻,不得转移。”宋沉作喆《寓简》卷二:“予处穷困,飢寒迫切,无可奈何。”炉魂《对于张之洞死后之湖南人》:“以为张之洞压制我湖南,迫切我湖南,丧送我湖南,弃湖南之路权如土泥尘芥而不顾。”

  • 谓窘迫。

    汉应劭《风俗通·十反·阳翟令左冯翊田煇》:“后在田舍,天连阴雨,友人张子平、吉仲考等密共穿踰,夺取衣衾。穷夜独处,迫切至矣。”

  • 急迫;紧急。

    《汉书·赵广汉传》:“广汉知事迫切,遂自将吏卒突入丞相府,召其夫人跪庭下受辞,收奴婢十餘人去,责以杀婢事。”《新唐书·张廷珪传》:“而州县督输,星火迫切。”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三一章:“这是对敌斗争的政治大攻势,同时也是消除隐患、保卫胜利果实的迫切行动。”

  • 形容辞语急迫严厉。

    汉赵岐《<孟子>题辞》:“孟子长於譬喻,辞不迫切,而意以独至。”

  • 深切强烈。

    唐韩愈《答渝州李使君书》:“使至,连辱两书,告以恩情迫切,不自聊赖。”宋苏轼《与刘宜翁使君书》:“迫切之诚,真可悯笑矣。”清宣鼎《夜雨秋灯录·李老》:“其母哀痛迫切,几致轻生。”

  • 6. 急切 - 迫急

    【迫急】释义:

  • 紧急;危急。

    《燕丹子》卷下:“﹝太子﹞见軻曰:‘今秦已破赵国,兵临燕,事已迫急,虽欲足下计,安施之!’”《汉书·王莽传下》:“﹝莽﹞性好时日小数,及事迫急,亶为厌胜。”《后汉书·邓训传》:“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 指峻急,严厉。

    宋苏轼《乞赈济浙西七州状》:“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但祇宽得转运司上供年额钱斛,则官吏自然不行迫急之政,而民自受赐矣。”

  • 【反义词】 1.急切 - 从容

    【从容】释义:

  • 举动。

    《礼记·缁衣》:“长民者衣服不贰,从容有常。”孔颖达疏:“从容有常者,从容,谓举动有其常度。”《楚辞·九章·怀沙》:“重华不可遌兮,孰知余之从容!”王逸注:“从容,举动也。”《文选·枚乘<七发>》:“众芳芬鬱,乱於五风,从容猗靡,消息阳阴。”吕延济注:“从容,犹举动也。”参阅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六上。

  • 悠闲舒缓,不慌不忙。

    《书·君陈》:“宽而有制,从容以和。”《庄子·秋水》:“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汉司马相如《长门赋》:“下兰臺而周览兮,步从容於深宫。”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追光寺》:“略从容闲雅,本自天资。”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元黄溍《日损斋笔记·文献黄公神道碑》:“俯仰从容,不大声色。”杨朔《中国人民的心》:“他的神情很从容,象是睡觉。”

  • 以形容声响,谓浑厚而舒缓。

    清魏源《默觚上·学篇十》:“钟磬之器愈厚者,则声愈从容;薄者反是。”

  • 盘桓逗留。

    《楚辞·九章·悲回风》:“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唐白行简《三梦记》:“夜已久,恐不得从容,即当睽索。”元孙叔顺《粉蝶儿》套曲:“停立在曲槛边,从容在芳径里。”清恽敬《舟经丹霞山记》:“舟人放溜恐触壁,以縴逆挽其舟,逶迤投壁下,故得从容其境。”

  • 斡旋;周旋。

    《汉书·郦食其陆贾等传赞》:“陆贾位止大夫,致仕诸吕,不受忧责,从容平勃之间,附会将相以彊社稷,身名俱荣,其最优乎!”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宣宗﹞每上殿与学士从容,未尝不论儒学。”宋曾巩《金山寺水陆堂记》:“盖新(瑞新)者,余尝与之从容。彼其材且辨,有以动人者,故成此不难也。”《宋史·辛仲甫传》:“时吕蒙正以长厚居相位,王沔任事,仲甫从容其间而已。”

  • 宽缓。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等》:“若急须者,麴乾则得。从容者,经二十日许,受霜露,弥令酒香。”《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只是妻弟已将此一项用去了,须老夫赔偿。且从容两日,必当处补。”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五》:“还是‘人之患’较为从容,即使有时逼上午门,也不过费两三个钟头而已。”

  • 谓经济宽裕。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是居镇江吕城,以耕种为业。家道从容。”《红楼梦》第六十回:“我添了月钱,家里又从容些。”

  • 谓顺利,顺手。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江老虽不怎的富,别人看见他生意从容,衣食不缺,便传説了千金、几百金家事。”

  • 指中药肉苁蓉。

    唐张贲《药名联句》:“从容犀局静,断续玉琴哀。”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肉苁蓉》﹝释名﹞:“此物补而不峻,故有从容之号。从容,和缓之貌。”

  • 怂恿;劝诱。从,通“怂”。

    《史记·吴王濞列传》:“鼂错为太子家令,得幸太子,数从容,言吴过可削。”《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衡山王以此恚,与奚慈、张广昌谋,求能为兵法候星气者,日夜从容王密谋反事。”清王念孙《广雅疏证·释训》“从容,举动也”:“自动谓之从容,动人谓之怂慂,声义竝相近,故怂慂或作从容。”


  • 2.急切 - 松懈

    【松懈】释义:

  • 松弛懈怠。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中:“鬆懈如此,无乃误人子弟乎?”老舍《四世同堂》五五:“他不来办公,大家可是也并不敢松懈一点。”袁静《伏虎记》第二八回:“他不愿意给战士增加侥幸的心理,松懈自己的斗志。”

  • 放松;不紧张。

    萧红《生死场》十四:“她的腿骨软了,松懈了。”丁玲《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九:“人一到这绿茵的草地上,离开了尘嚣,沐浴着春风,亲吻着朝晖,便一概都松懈了。”叶君健《火花》一:“他吸到第三口时便感到有点飘飘然,脑子也逐渐松懈下来。”

  • 不密切。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


  • 3.急切 - 迟缓

    【迟缓】释义:

  • 缓慢。

    《后汉书·孔融传》:“性既迟缓,与人无伤。”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当忧復被冰雪埋,汲汲来窥诫迟缓。”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屋内悄无一人,只听见靠右墙长条案上一座古老的苏钟迟缓地迈着‘滴滴答答’的步子。”


  • 【相关词】 《魔女宅急便》 三急 上急 不急 不急之务 不着急 不知轻重缓急 严急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乘急 事急从权 事急无君子 事急计生 五月卅一日急雨中 亢急 人急偎亲 人急智生 人急计生 人有三急 仓急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