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速前进。
《后汉书·段熲传》:“熲急进,与晏等共追之於令鲜水上。”唐李靖《李卫公问对》卷上:“利而诱之,乱而取之,老生不知恃勇急进,不意断后,见擒於陛下,此所谓以奇为正也。”
急求晋升。
《后汉书·班彪传论》:“﹝班彪﹞行不踰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
犹激进。
鲁迅《书信集·致李桦》:“在上海的喜欢木刻的青年中,确也是急进的居多。”蒋光慈《鸭绿江上·弟兄夜话》:“江霞本来的性格就是很急进的,当然不能立于例外了。”
【保守】释义:
保卫守护。
《战国策·齐策六》:“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南史·陈始兴王叔陵传》:“叔陵聚兵仅得千人,欲据城保守。”《三国演义》第五三回:“孔明曰:‘非云长不可。’即时便教云长前去襄阳保守。”郭沫若《鸡之归去来》:“但那只雄鸡是一匹好斗的军鸡,把笼子保守得就象一座难攻不破的碉堡。”
保护;保藏。
唐裴鉶《传奇·陶尹二君》:“凝神而神爽,养气而气清;保守胎根,含藏命带。”宋沉括《梦溪笔谈·神奇》:“今宋朝第六帝也,更后九年,当有疾。汝可持吾药献天子。此药人臣不可服,服之有大责,宜善保守。”
保住,保持使不失去。
宋王安石《上时政疏》:“盖夫天下至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一:“汝若真为那个驱壳的己,必须用这箇真己,便须常常保守着这箇真己的本体。”老舍《四世同堂》三七:“他很谨慎的保守他的出身的秘密。”丁玲《自杀日记》:“我死去,我的心是很平静的,世界也仍然保守平静。”
特指维持旧状态,不求改变或改进。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北派喜保守,南派喜破坏。”梁斌《红旗谱》八:“人,一上了年纪,就爱固执己见,偏重保守了!”浩然《艳阳天》第五一章:“焦振茂说:‘也不算我落后保守,这件事情,我有一定之规。’”
【开明】释义:
通达,明智。
《史记·五帝本纪》:“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张守节正义:“开,解而达也。”唐李邕《大照禅师塔铭》:“生而茂异,长而开明。”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旂叟号西堂先生,开明练达,遇事如破竹。”
使开通、明智。
汉扬雄《法言·问道》:“吾焉开明哉?惟圣人为可以开明,它则苓。”汪荣宝义疏:“‘开明’即发矇之意,言开矇以为明也。”
清醒,明白。
《三国志·蜀志·张翼传》“高祖父司空浩,曾祖父广陵太守纲,皆有名迹”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续汉书》:“婴(张婴)虽为大贼,起於狂暴,自以为必死,及得纲言,旷然开明,及辞还营。”宋陈亮《跋朱晦庵<送写照郭秀才序>后》:“其不得见于世,则圣贤之命脉犹在,而人心终有时而开明也。”《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此时武帝心地不知怎地忽然开明,就省悟前世黄復仁、童小姐之事。”
政治、社会清明、文明;不黑暗,不野蛮。
《世说新语·雅量》“嵇中散临刑东市”刘孝标注引晋张隐《文士传》:“今皇道开明,四海风靡。边鄙无诡随之民,街巷无异口之议。”严复《原强》:“于五洲殊种,由狉榛蛮夷,以至著号开明之国,挥斥旁推,什九罄尽。”
思想开通,不顽固不保守。
邓子恢张鼎丞《闽西暴动与红十二军》:“蓝玉田部队尚未得到正式番号,军饷无着,他们都需要地方革命势力的支持,便伪装出一副开明的面孔。”冯德英《苦菜花》第三章:“爹呀,你真开明。姜同志说你是开明人士呢。自动献山峦献地,又免费教学。”
天色由暗转明。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盐神暮輒来宿,旦化为虫,羣飞蔽日,天地晦暝,积十餘日,廪君因伺便射杀之,天乃开明。”亦指敞亮,明亮。清孙嘉淦《南游记》:“至圣墓,有红墙环立,墙中草树愈密,修榦丛薄,侧不容人,而景色开明,初无幽阴之气。”
开列清楚。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定买办》:“即开明实价,当堂具领给发。”清李渔《奈何天·锡祺》:“有何罪愆,一一开明。”
方言。明白地,无保留地。
冯雪峰《柳影》:“我这时微微听到她母亲决意要我家在她十八岁这年和我并亲。我的祖父母开明和我说的时候,我说要结婚也得到我二十五岁;那时她须二十三岁,许多人都知道她是等待不到那个时候的。”
指启明星。
《大戴礼记·四代》:“《诗》云:‘东有开明。’”孔广森补注:“金星附日而见,昏曰长庚,晨曰开明。今《诗》字为启明,如记或汉避孝景讳改。”
10.见“开明兽”。
11.传说中的古帝名。任古蜀国相,后为蜀王。
《太平御览》卷五六引汉应劭《风俗通》:“望帝自以德不如,以国禪与鳖令,为蜀王,号曰开明。”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来敏《本蜀论》曰:荆人鳖令死,其尸随水上,荆人求之不得,鳖令至汶山下復生,起见望帝……望帝立以为相。时巫山峡而蜀水不流,帝使鳖令凿巫峡通水,蜀得陆处,望帝自以德不若,遂以国禪,号曰开明。”
【开通】释义:
打通;疏通。
《吕氏春秋·季春》:“开通道路,无有障塞。”《汉书·循吏传·召信臣》:“开通沟瀆,起水门提閼凡数十处,以广溉灌。”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巴豆》:“主治大腹水胀,荡练五臟六腑,开通闭塞,利水穀道。”
指道路畅通。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此言之诚,有如大江”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自道路开通,不忘脩意。”卞之琳《从乡村出发》诗:“不等到山后出大烟囱,门前的马路早开通。”
犹引荐;使才路畅通。
汉王充《论衡·状留》:“且贤儒之不进,将相长吏不开通也。”
广博通达。
汉桓谭《新论·闵友》:“王公子问:‘扬子云何人邪?’答曰:‘扬子云才智开通,能入圣道。’”
指心胸豁达。
《魏书·张谠传》:“讜性开通,篤於抚恤,青齐之士,虽疏族末姻,咸相敬视。”《东周列国志》第三七回:“夫导我以仁义,使我肺腑开通者,此受上赏。”
开导;使不闭塞。
《朱子语类》卷六七:“《大传》所谓‘通天下之志’是也,通是开通之意。”清陈天华《猛回头》:“演説是开通风气第一要著,外国有了三四个人,就要演説一番,要想救国,这是万不可不立的。”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二一:“三、二年后我自己也许开个报馆,我决不为赚钱,是为开通民智,这是地道的好事。”
谓由落后的状态进入较文明的状态。
清吴趼人《<两晋演义>序》:“盖吾国文化,开通最早,开通早则事跡多。”孙中山《党员不可存心做官发财》:“华侨的思想,开通较早。”陈独秀《答适之书》:“要使教育极不普及的俄罗斯很快的变成一个人民极开通的国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不守旧;不拘谨固执。
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跳舞在中国,到底不很行,就是上海这种开通的地方,真正开通的人家也少。”赵树理《李有才板话》三:“这人走过大地方,开通一点,不像阎家山人那么小心小胆。”杨朔《雪花飘飘》:“瞧你们这些同志,怎么像个大姑娘,一点不开通?”
“开元通宝”的省称。
宋钱易《南部新书》乙:“陈先奇于李希烈庭中得钱一文,大小如‘开通’之状,文曰‘天下太平’。”清顾炎武《钱法论》:“唐铸‘开通’已更铸大钱,则有‘乾封’、‘乾元’、‘重稜’,唐钱凡四变。”
【改良】释义:
去掉事物的某些缺点,使它更适合要求。
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十三章:“其时学校所教,时时公议改良,固非今日所能预议。”吴玉章《论辛亥革命》:“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如康有为和梁启超等曾经认为这种改革也可以用革命以外的其他方式,例如日本的方式,即依靠政府采取一些改良的方式来完成。”茅盾《清明前后》第三幕:“她主张节约材料,减低成本,加精技术,改良出品。”
改正过错,转为良善。
徐特立《致张敬尧的公开信》:“鄙意以为稍事警告即可,令其改良。”
改善。
徐特立《公园设立管见》:“市中多设公园,可以改良市中的空气。”毛泽东《论政策》:“必须改良工人的生活,才能发动工人的抗日积极性。”参见“改善”。
【泄漏】释义:
泄露。透露出去。
《陈书·姚察传》:“﹝姚察﹞尽心事上,知无不为;侍奉机密,未尝洩漏。”《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你切不可洩漏,待事平了,把家私分一股与你受用。”清昭槤《啸亭续录·张总兵》:“有番僧某为贼侦,凡军中事无不洩漏。”
泄露(机密、秘密)。
《三国志·吴志·周鲂传》:“魴建此计,任之於天,若其济也,则有生全之福;邂逅泄漏,则受夷灭之祸。”元白朴《东墙记》第二折:“不争你走透消息,泄漏风声。”《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只因十三妹的这桩事大须慎密,不好泄漏他的机关。”茅盾《秋收》二:“然而他还藏着两句要紧话,不肯泄漏。”
渗透。
唐柳宗元《又祭崔简旅榇归上都文》:“楚之南,其土不可以室。或坋而頽,或确而崒,阴流泄漏,瀸没渝溢。”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二》:“琬乃取一盘底至平者,以二棬重重安盘中,灌水其中,曾无泄漏。”
【泄露】释义:
透露出去。
清叶名沣《桥西杂记·内阁规制职掌》:“雍正七年,青海用兵,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事虑洩露,设军需房於隆宗门内。”
显露;显现。
明李东阳《儿兆同埋铭》:“儿骨相奇耸,目烱烱射人,机颖惊脱,五岁能作属对语,教之诗,即应口成诵……予惧其洩露太早,每为抑遏之,然逸不自制。”明杨慎《禹碑歌》:“造物精英忌洩露,祗恐羽化难留淹。”
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
《宋书·二凶传·元凶劭》:“道育輒云:‘自上天陈请,必不泄露。’”唐裴铏《传奇·萧旷》:“其于幽微,不敢泄露,恐为上天谴謫尔。”《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説着,把那字纸撕成条儿交与褚一官拿去烧了,以防泄露。”老舍《离婚》第十一:“他不怕病,而怕病中泄露了心里的秘密。”
暴露,显露。
《北史·崔冏传》:“吾没后,敛以时服,祭无牢餼,棺足周尸,瘞不泄露而已。”郭沫若《归去来·鸡之归去来》:“那门牙和犬齿都缺了的光牙龈从唇间泄露着。”
犹流露。
巴金《还魂草》:“她母亲感慨似地说,眼光随着女儿移到柜台,声音里泄露出母亲的慈爱。”
【渐进】释义:
谓倡始。
《公羊传·隐公元年》:“此其为可褒奈何?渐进也。”何休注:“渐者,物事之端,先见之辞。去恶就善曰进。”陈立义疏引俞樾《公羊平议》:“如何説以渐进为倡始。先归则止,是褒其始与公盟耳。”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观德》:“诸侯与盟者众矣,而仪父独渐进。”
逐渐进展。
《老残游记》第十回:“然其兴也渐进,其灭也潜消,南方之强也。”鲁迅《坟·我之节烈观》:“这表彰节烈,却是全权都在人民,大有渐进自力之意了。”
【稳健】释义:
稳而有力。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马取稳健,不择毛色。”浩然《艳阳天》第一一三章:“他说着,迈着稳健有力的脚步,朝前走去。”
稳重,不轻浮冒失。
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与方法--对中国社会党演说词》:“厥后学説精进,方法稳健,咸知根本之解决,当在经济问题。”邹韬奋《抗战以来》六一:“我的妻有着稳健的性格,不赞成我在开会前出走,也极力劝我不要过于气愤,我也接受了她的好意。”老舍《我怎样写<二马>》:“人的思想不必一定随着年纪而往稳健里走,可是文字的风格差不多是‘晚节渐于诗律细’的。”